我在1982有个家第2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31/2996


王忆将通知书收进办公桌,又跟王向红出去帮助队里打蜂窝煤。
这活不难,甚至可以说很简单,煤面子混上烧土搅和匀了堆成个小土堆,从上面中间挖开,往里倒水搅和起来,然后就可以用工具来做出蜂窝煤了。
做蜂窝煤的工具叫煤套子:上边一根立杆把手,下边是一个比蜂窝煤大一圈的圆筒模具,里面是12根纤细的圆铁柱。
不过这活简单却繁琐,还是有些准备工作要做的。
比如要想打好蜂窝煤,得用铁筛子将散煤过一遍,把煤石、杂物剔出来。
还有生产队刚买来了一些烧土,也得用铁筛子筛烧土——这种土很细腻,可以跟煤混在一起燃烧。
王忆到了操场后干的就是筛煤筛土的活。
这是脏活累活,社员们不忍心让他来干,对王向红说:“让王老师去调水吧。”
王忆自己摆手拒绝了:“别啊,这做蜂窝煤的质量跟煤质、掺土和兑水的比例都有关系,调水这活是技术活,有讲究,我就先不乱插手了,我干点体力活。”
“王老师你应该更会调和煤水土啊,你们东北不是常年烧煤吗?”有人好奇的问道。
王忆笑道:“不光是东北,城里人也得常年烧煤,要不然他们家里没有土灶怎么做饭?”
这年头城里厨房都是用蜂窝煤炉子来供火做饭炒菜。
他继续说道:“我们东北农村不烧蜂窝煤,我们那里山多,一年到头去山里砍柴储存柴火,一般用不着煤。”
“即使偶尔用煤了也不是烧蜂窝煤,直接烧煤块子。”
社员们不知道他在胡扯,纷纷恍然大悟:
“哦,这样啊,也对,东北有兴安岭,有的是山,柴火管够。”
“真好,东北好地方,啥都有,工业发达,资源也发达,有兴安岭也有煤矿油矿。”
调水调土的活是祝真学在负责。
老教师打了半辈子的蜂窝煤,他又是教师有文化,对煤、土、水三方面的调和比例深有心得。
这个比例很重要,土掺多了烧不着,掺少了煤烧的太快让人心疼;水兑少了煤土粘不到一块儿,多了新打的蜂窝煤立不起来!
有社员推车将煤土送上山顶,有社员去挑水,有社员筛煤筛土,也有社员跟着祝真学把煤、土、水按比例搅拌均匀。
剩下的就是用煤套子来打蜂窝煤了。
王向红带队干这活,他们手持借来的煤套子,等到煤、土、水调和好后,他们便将煤套子杵进去,塞满后掂到空地上,在圆筒上方用脚猛地一踩:
就这样,浑圆带眼的蜂窝煤球便平稳地落到了地上。
王忆看着觉得还挺新鲜。
22年没多少打蜂窝煤的了,起码城里很少,都是农村里冬天有些人家打一些蜂窝煤越冬。
这几年环保查的严,农村打蜂窝煤的也少了,环保专家说这东西不环保。
王忆觉得这话说的对,烧煤球是不环保,可他娘的大冬天那么冷,老百姓总得烧个什么东西活下去吧?
不能说为了环保牺牲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吧?
要不然让老百姓烧专家?
说不准还能烧出砖家来呢。
这样也挺好,杜甫同志说过,安得砖家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人多力量大。
学生下课来帮忙。
很快操场上原本晒鱼鲞的地方堆放起了一块块错落有致的蜂窝煤,蔚然壮观。
还有小运输船过来,船上是烧土。
要不然说以后各岛屿上的老百姓都搬家去了市里,生活在外岛真是不方便,除了海水和鱼虾不缺真是其他的什么都缺。
烧土在外岛跟煤炭一样,都是战略资源,得掏钱去买,买了还得找运输船来送。
煤炭贵,烧土也不便宜,根据质量一吨要4到6元钱。
这价钱单看好像不算贵,生产队一冬能用多少烧土?十吨二十吨的了不起了,顶天就是一百二十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31/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