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6/2996


王真尧等几位壮年时代曾经去防空岛奋战过的老人也跟了船,他们要再去看一眼。
看一眼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等到砖窑厂建起,防空岛的一切就跟他们的记忆没有什么关系了。
路上他们便念念叨叨的说,防空岛是外岛的海防重要项目,诞生于五十年代反美蒋空袭时期。
当时翁洲地委主持了这项人防工程建设,他们发动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整修原有的洞穴、构筑起防空洞,以做临时人员掩蔽部。
如今不知不觉,三十年过去,他们一个个的从壮汉变成了老汉,从威风凛凛变成了垂垂老矣。
船只靠上防空岛。
岛上如今情形跟以前已经有所不同,首先是野外能看到有辘轳架,这是挖出水井了。
然后山洞几处入口都放了小推车,也有和好的水泥,另外最显眼的还是高高堆起的砖头。
砖头的王向红找徐进步买来的,不知道买了多少,修砖窑厂的工作是王向红在负责。
另一个船舶停靠位的天然码头上竖起一个老旧的牌子,上面的白漆字迹有所脱落,但还能清晰看出这句话:
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看到这块牌子,一位叫王真中的老汉激动的指着喊道:“嗨呀,多少年了?多少年了?这牌子还留着呢?”
王真尧对王忆笑道:“这防空岛的活断断续续持续了十几年,起初是反美蒋空袭,后来是防备跟北面老大哥大打战略空战还有核战,当时我们是断断续续来岛上干,每年都有这样的标语牌。”
王向红对这些牌子也有印象,他问大胆说道:“这些牌子是哪里找到的?”
大胆抹了把鼻子说道:“在里面山洞一张油布里找到的,找到了好些呢,你们跟我来。”
山洞每个门口都竖起了一个这种牌子,上面的标语确实极有六十年代的风味: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
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一心想着为国家
战晴天,抢阴天,刮风下雨当好天,加快建设大三线……
老汉们看到这些牌子后,好些记忆便被唤醒了,彼此指着牌子、指着人哈哈大笑、陷入连连回忆。
王忆带着照相机过来的,举起相机开始噼里啪啦的拍起来。
他带的是数码相机,空间足,随便拍!
王向红跟他笑道:“你别拍了,你知道啥是大三线吗?”
王忆摇摇头。
他只知道超一线、一线、强一线、弱一线、准一线,22年国家的城市都是一线城市。
王真尧立马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哪里还知道领袖同志提起的三线建设?”
“当年领袖同志按照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把咱们国家呀,划分为了前线、中间地带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线和三线。”
“一线是沿海和沿边省份,三线是包括中西部13个省和自治区的地方,二线介于一线、三线之间的中部地区。”
王忆说道:“那咱是一线地区吧……”
“别着急。”王真尧笑了起来,“我刚才那是为了说的简单,其实我刚才说的那个三线叫大三线,另外还有小三线,一、二线省份的腹地或者咱沿海省份的海外地区,这是小三线。”
王忆说道:“然后都要挖防空洞是吧?”
他知道那个全民挖防空洞的年代,在82年这个时代,还有不少资料会介绍当时那个热汗挥洒、激情涌动的年代。
六十年代中国的边境形势很复杂,国家周边强敌环伺,危机四伏。
最危险的就是中苏关系走向破裂,国家原有的安全体系遭到动摇,苏、蒙两国于63年签订一份《防务协定》,老毛子派出54个师近百万大军陈兵我国北境。
然后太平洋对面的《华盛顿明星报》发表了一片文章,委婉的说:中国的同志们小心点了,北边的老毛子要对你们中华大地上的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嗷。
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国家便迅速地想出了应对措施,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九字方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深挖洞”的群众运动。
王向红是事情的亲历者。
他接了王忆的话感叹道:“我还记得是69年6月,当时国家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在首都成立,各省、市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级别的人防领导小组,我因为是基层干部又曾经是基层军官,所以还在里面挂了个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6/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