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1/2996


王忆早上起床出门一看,晚上下了一层霜,倒是不厚,零散的挂在屋顶、洒在地上草上,朝阳一照,熠熠生辉。
屋檐下悬挂的红辣椒、大蒜头、冻肉、冻豆腐也挂上了霜。
四个组的社员们家院子里横出来的火炉烟囱在缓缓冒烟,海风一吹,岛上四处都有烟火气息。
漏勺出来捏着豆腐看了看,欣喜的说:“好家伙,王老师,今天中午的菜出来了,白菜炖冻豆腐,特别好吃!”
王忆说道:“加点肉啊。”
漏勺说道:“加你捎回来的那种浓缩鸡汤,不用肉也很好吃,热气腾腾的,一人一个大馒头,这吃的多带劲。”
后面太阳升的高一点了,学生们列队来打饭。
他们探头一看是金黄色的鸡蛋饼,顿时高兴的咧开嘴笑起来。
欧赤脚抻着脖子往里看,问道:“鸡蛋饼是啥?这个好吃啊?嘿嘿,我就说还是来岛上生活好,天天有好吃的,以前早上屁都没有,烤两条鱼、几个大虾螃蟹的就算吃饭了!”
王忆拿了一份鸡蛋饼和小米粥给王向红送过去。
王向红正在捯饬火炉。
他抬头笑道:“王老师,你买的这个炉子就是先进,它可真好用,昨晚上我是随便封炉的,我寻思着反正这里头晚上不睡人,炉子熄灭就熄灭吧。”
“结果你猜怎么着?今天早上我回来一看,煤饼还没有烧透,但里面还有一点火!”
“现在我捯饬一下,这火又起来了!”
他用火钩子挑开炉盖给王忆看。
里面火焰熊熊。
海风猛烈,渔家的火炉如果放开烧,那总能烧的非常旺盛。
祝真学进门来,一进来便摘掉眼镜说道:“哈哈,这火炉子没白用、煤炭没白烧,今天我进来一下子试出温度不一样了。”
“温度不一样了吧?”王向红高兴的说道。
祝真学说道:“对,确实暖和一些,这煤不白烧呀。对了,王队长,办公室的煤不用烧生产队的,我们教师组自己负责吧。”
他、祝晚安还有徐横、孙征南都是公办教师,每个月每人都有购煤的指标。
其中他是省级优秀教员,指标还更高一些,每个月是可以买进五十五公斤的煤炭,其他人是三十公斤。
王忆把早餐递给王向红,伸手在炉子上烤了烤。
热气蒸腾。
这火炉的热利用率高,不像岛上的土炉子里面有一圈的干泥巴,导致火焰还得烧热了干泥巴才能传出来,浪费了好些热量。
王向红之前跟着学校吃过好几次了,现在轻车熟路了,不再拒绝,端着碗吃着鸡蛋饼,稀里呼噜好不开心。
一边吃饭一边听广播,对他来说这就是神仙日子:
“……有一百二十多位退休老教师报名到东北去办教育,被批准的46位退休教师中,年龄最大的西康中学滕飞老师已经有69岁。”
“经历过两个社会的老知识分子们,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对发展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充满热忱。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对他们是很大的鼓舞。”
“他们当中许多人退休了继续找事情做,甚至离开生活较舒适的大城市,在有生之年再为教育事业做贡献,这种精神堪称为人师表!”
王向红放下鸡蛋饼点评道:“这些老同志的精神怎么叫堪称为人师表?这就是为人师表!”
“不过这些广播电台不知道祝老师和王老师你的事迹,要是他们知道你的事迹,那肯定也会报道你。”
王忆摆手道:“别,我是回到家乡帮助家乡搞发展,比退休后离开家乡去外地发展教育事业的老前辈们在觉悟方面是差一些的。”
“话说这新闻是中央广播电台发的吧?看来退休教师支援各地教育工作将成为国家鼓励的新事业,或许咱们也可以向上面申请一下,看看有没有老同志愿意来咱这里发挥一下余热。”
王向红说道:“咱们学校不缺老师了吧?李岩京老师不是下学期也过来吗?”
王忆说道:“他来了也缺,咱们这里才多少教师?平均下来一个班级两位教师才算勉强够用,咱们现在也就是平均下来每个班级有个教师负责而已。”
两人围绕着学校、社队企业和生产队的发展工作聊了起来,聊到八点钟,这得要升国旗了。
王忆带着国旗出门,祝真学跟他商量说:“王老师,我礼拜天回县里碰上几个学生,他们说县里小学正在进行五爱教育。”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王忆问道。
生产队给他们定了《教育报》,那上面也有关于五爱教育的介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1/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