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1/2996


这家伙确实味道很好。
很香。
用厚厚的大饼蘸上油水一下子把饼给滋润的油乎乎,塞进嘴里味道很简单很实在:
喷香!
要是这时候再往嘴里塞一块鱼鲞。
那滋味就便有所大变了:
鲜美!
教师们在办公室吃饭,都是大饼配鱼鲞,吃的赞不绝口:“新鲜鱼鲞味道不一样,好吃!”
王忆看到王向红趴在办公桌上写写画画,便给他也送过去一碗鱼鲞和大饼。
老队长立马冲他摆手。
王忆说道:“哎呀,队长,吃吧、吃吧,以后我准备咱队里正式建楼房的时候还要建一个食堂,到时候跟学生的大灶合并到一起,把三组长叫回来,与漏勺共同负责这个食堂。”
“到时候咱们社员不用自己做饭了,他们只要一心为集体劳动即可,吃饭就来食堂吃,免费!”
王向红一听本能的觉得不行:“重走公社化大食堂的道路?吃饭不要钱,老少尽开颜。气死帝修反,幸福万万年?”
“不行,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嘛!”
王忆说道:“队长,今时不同往日,以往为什么这个大食堂开不起来?主要原因就是……”
“就是社员们太能吃了,开大食堂免费吃饭,大家伙抱着不吃白不吃的心态,那是拼命地吃,金山银山也能吃垮。”王向红摇头说道。
他还反问祝真学:“祝老师,你肯定是吃过大食堂的对吧?当时县里都折腾不起来,对不对?”
祝真学放下手里的大饼和筷子,点燃一支烟陷入回忆中:“58年的事吧?这事我记得很清楚。”
“那时候县里搞人民公社,然后各家大队普遍办起了食堂,我还因为有文化,而被县里邀请为大食堂筹办专项委员会的委员呢。”
“常务委员。”祝晚安补充一句,“以前我小时候,我爸可没少跟我说这些事。”
祝真学乐呵呵的说道:“虽然说最终这办成了荒唐事,但当时办的是真热闹。”
黄有功抬起头说道:“这事我有印象,嘿嘿,我还去县里吃过呢,县里第一食堂是用的当时的海军礼堂,对不对?”
祝真学点点头:“对,部队支持咱们工作,贡献出了海军礼堂作为新食堂,当时全县机关干部、各大队领导干部都在里面开过誓师大会。”
“当时我们委员会讨论了怎么指导各大队征用适合办食堂的民房,怎么调集桌椅板凳,怎么录用合适的食堂炊事人员,怎么供应粮食等等,然后从全公社到全县推广正式开办大食堂。”
黄有功嘿嘿笑道:“咱县里弄的挺好的,吃饭不要钱,我记得一开始吃的格外好,供应米饭、供应菜肴,当时我大哥在县里修路,领着我去吃过一顿饭。”
“菜是张网捕捞上来的红虾,烤熟了一碗一碗的端上桌子,还有一大桶一大桶的米饭,谁来了就自己拿着吃。”
祝真学说道:“对,其实当时的菜肴主要是海货,县里和各公社也考虑到了资金问题,没有那么多钱去市里呀内地呀采购蔬菜和副食品。”
“就把海货一担一担的往食堂里挑,当天捕捞到什么老百姓吃什么。”
“即使这样也办不下去,当时咱们讲究全国同志一家人,谁来了进食堂都能吃。”
“这样吃不了两三个月县里财政支持不住了,改成只供应米饭。”
“慢慢的困难年代来了,各大食堂强调出饭率,炊事人员怕亏损,让社员吃的总是感到不足量、吃不饱,这样最后就办不下去了。”
王向红抽了口烟说道:“就是这么回事,办不下去啊!”
“大家伙吃自家饭的时候还克制,吃个差不离就行了,这吃起公家饭来那真是,跟养猪一样,当时老百姓还有个口号——”
“只要撑不死、就往死里撑!”
教师们纷纷笑了起来。
他们很理解这点,因为他们也是从饿肚子的日子一路走过来的。
王忆说道:“队长你们说的我都懂,可现在跟以前不一样呀。”
“以前那是物资匮乏,所以办不下去,现在咱们社队企业那么多买卖,一天进账多少你清楚,只是供应社员们吃个饭,还怕被吃垮了?”
说着他问祝真学:“祝老师,那时候是不是物资很匮乏?”
祝真学赞同的点点头:“紧缺的要命,当时真是什么东西都要票,粮票、油票、布票、糖票这些不说了,现在还在用,当时到了夏天甚至还有水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1/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