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2/2996


很快他的怀疑得到了证实,他也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
上课时间到,一名老校工拿着个铁铃铛出来摇晃。
在叮叮当当的脆响中学生们分为两半,一半潮水似的涌进教室,还有一半在沙滩上玩耍。
多宝岛上的孩子并没有全部入学,虽然早在前年也就是1980年,国家就颁发了《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全国各地普及小学教育,让育龄儿童必须得上学。
但这政策执行的并不好。
国家的意思是,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必须从小学抓起。
这点没错,问题是念书是花钱花劳力的事!
国家也明白这事,所以当时就说这事不能搞一刀切,不能说强行把育龄儿童塞进学校来。
要普及小学教育得根据各地区经济、文化基础和其他条件的不同,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分区规划,提出不同要求,分期分批予以实现。
而且现在不是义务教育,要念书要交学杂费的。
这方面国家在《决定》中也讲明了。
说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的大国,普及小学教育不可能完全由国家包下来,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国家办学为主体,充分调动社队集体、厂矿企业等方面办学的积极性。
这就是现在外岛小学众多且多数跟社队集体有关联的原因,国家现在鼓励群众自筹经费办学。
所以一个学校办的好不好,主要看生产队有没有钱。
天涯岛以前没钱,那学校就办的垃圾;现在有钱又有人,学生们全体入学还能好吃好喝好穿着,学校当然办得好,学生也学的好。
目前来说,恐怕全县所有小学只有天涯小学一座完成了全生产队符合学龄的儿童全数入学的壮举。
多宝岛还有好些学生没有入学呢。
这种情况下便制造出一个问题,学龄不统一。
按理说孩子到了七八岁要上学,但家里没钱这怎么办?或者家长鼠目寸光不愿意培养学生怎么办?
那只能是让学生先不去上学,等家里条件好了、家长经过生产队干部说教后醒悟了再把孩子送去上学。
这样很多一年级学生其实是十几岁才来。
李岩京教一年级,他的班级里便有好几个大孩子。
这些大孩子很调皮捣蛋,上课了还在打闹,其中有两个竟然在教室门口摔跤,引得其他孩子纷纷喊:
“加油、加油!岩标加油!”
“庆宝加油、庆宝加油!”
李岩京看到这一幕脸色顿时红了。
王忆就在他身边、他很尊敬的祝真学老师等同志就在门口,然后他的学生们却在上课时间不进教室,这真是太伤人了。
打人不打脸。
这些学生现在是撕扯着他的脸一个劲的抽。
李岩京生气的上去分开学生。
可他身材瘦小,都有点奈何不了那个叫李庆宝的少年,他努力想把两人分开却屡次被连推带撞了几个趔趄。
学生们便哄笑起来,有些学生为了吸引同学的注意,刻意笑的前仰后翻。
李岩京愤怒的叫道:“都给我站好!要上课了,赶紧给我进教室去!”
他又是羞愧又是生气,嘴唇哆嗦、声音也哆嗦。
学生们多数还是胆小,看到老师发火便拥挤着进教室。
但还有几个无动于衷的,打架的两个学生还在激战正酣。
李岩京没辙,只好说:“李庆宝、李岩标,我放学以后要去你们家里做家访!我要把你们今天打架的事说给你们爸妈听!”
这话多多少少有些威慑力,两人只好分开。
李庆宝不把李岩京放在眼里,说:“你去就去,我家门天天开着,你可以天天去。”
祝真学背着手慢慢的走到了少年的跟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2/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