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6/2996


特别是劳保手套,她们一听不用票,怎么着也得下狠心买两副。
有会过日子的只买一副,只给家里爷们买一副,因为家里爷们在船上干的都是苦活累活,有一副手套不管是操作船机还是说撒网收网都能不那么受冻。
男人们听说门市部里好东西多便会跟进来看看,他们不给自己买东西,会给老婆孩子买个围巾。
这围巾摸上去真厚实,一看就暖和。
价格也不贵,百货大楼的围巾动辄就要五块八块的,这里的围巾便宜的两块,贵的才三块。
于是他们慷慨掏钱,好歹给家里人买一件能御寒的东西。
收拾好剩下的钱、带上刚买的商品,他们说说笑笑、欢天喜地的下山上码头去开船。
趁着午后天气暖和他们要回家了。
这次出来一趟赚了一笔好钱,他们可以歇息两天避避寒风再干。
午后的码头上渔船便忙碌起来。
随着发动机‘砰砰砰’的声音,船只在水上灵活穿梭,海风吹起的波纹被踏平,化作晶莹剔透的浪花甩向船头两侧。
机动船上的妇女孩子转身冲岛上挥手,‘谢谢同志、谢谢老乡’的声音不绝于耳。
渔船离去,海面上重新荡漾起波浪,但跟机船之前溅起怒浪相比,这时候仅剩的波纹有一种动态的平和。
金黄的阳光洒在海面上、照在浪花上,那些亮堂堂的反光像极了老百姓忙碌劳累之后所能享受的安宁与温馨,像极了老百姓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很美好。
‘铃铃铃’的声音响起,学生们准备上课了。
大喇叭里响起王向红的声音:
“那个各小组副组长们请注意、请注意,下午安排的工缓一缓,先到我家门口分红虾,嗯,要分一下红虾,各小组每家每户去点人,然后今天下午晒虾米!”
虾米是好东西,漏勺特意来找王忆问道:“校长,咱也晒点吧?你跟队长说一声,给学校分一批,晒出来以后咱不卖也不交公,留着给学生做个饭吃。”
王忆说道:“行,你去领吧,我给你写个条子,队长看了条子会给你分红虾的。”
漏勺说道:“先别分太多,晒虾米最好的还得是白虾,我听队长的意思是咱最近就要去防空岛那里捕捞白虾了。”
“白虾晒出来的虾米是咱们外岛海八珍之一,我给你留着,等你邮寄给你同学朋友的。”
王忆笑道:“好呀,你现在当了后勤主任,这个工作变得比以前上心了。”
漏勺跟着笑,嘿嘿的笑:“这不是跟着校长你进步了吗?对了校长,那个我们大灶上又招聘到了四个姑娘,你看?”
王忆问道:“人怎么样?”
漏勺冲他挤眉弄眼:“都是家世清白的好姑娘,家里头是好人,我打听了,她们孝敬老的、爱护小的,能吃苦耐劳,长了大柰大屁股,能干活也能生养。”
言下之意就是这是四个好媳妇。
王忆翻白眼说道:“你这介绍的什么事?行,你是后勤主任,你觉得行就留下她们吧,这样让木工队做点上下床,现在咱们队里住宿越来越紧张。”
他领着学生们上课,今天要学习新字,教完之后他让学生们写字,自己则去看晒虾米。
晒虾米这事简单,比晒鲞还要容易:
开家里锅灶煮熟小虾,晒几个好日头、吹几场干燥风,等到虾壳焦脆了即可摔制海米。
这种天然晾晒能把海虾的鲜味较好的保留下来,比人工烘干的虾米味道要好很多。
22年市场上虾米多数是烘干的,因为烘干速度快、产量高,而且这活是体力活,外岛的村庄只剩下些老人,他们顶多晒个十斤八斤给自家用,没有体力能多晒一些去销售。
王忆溜达着下山,王向红家门口真是热闹,妇女们排着队、挎着篮子来领虾。
漏勺也混迹其中,他领到的虾最多,正要带上大灶的员工们准备抬上山去。
看到王忆来了,漏勺高兴的说:“咱校长也是个劳动模范,他知道咱不好捣鼓这些虾,这是提前过来帮忙了。”
王忆听到这话愣了愣。
我不是来看热闹的吗?
===419.生产队上下一片红(周末快乐)===
王忆跟漏勺合力抬着一篓子的红虾上山顶,山顶上一群育红班的小羔羊们在玩游戏。
也是巧了,他们的游戏也要抬,叫做‘抬小娘’或者‘抬媳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6/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