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0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3/2996


后面歌曲齐上阵,《东方红》、《社员都是向阳花》、《红梅颂》、《麦浪滚滚闪金光》等等,真是一首歌落下一首歌又起来。
就在嘹亮的歌声中,太阳缓缓西斜,地里的红薯被挖了出来,积攒了一大堆。
王向红去把库里的大磅给挪了出来,这是给鱼获称重的大家伙,最多一次可以称重一千公斤。
于是等到这片地里的红薯全挖出来,他把大磅挪到地头,装入竹筐后先称重再用扁担挑走送去祠堂前的空地上。
一筐又一筐的红薯放置在地磅上。
王向红称重、黄有功负责登记重量。
社员们坐在地头幸福的啃着甘甜清脆的地瓜然后随意聊天,他们看着地里那一堆一堆的红薯实在是高兴。
放眼望去,丰收了!
把地里的红薯收拾完差不多就是要到傍晚时分了。
随着最后两筐红薯被挑走,老汉们和妇女们纷纷围上来期盼的问道:“队长,多少斤?”
“这块地一共出了多少斤红薯?有没有一万五?”
“我估摸着有一万五,看看能不能到一万六七,今年的肥料没白用,收成好啊。”
王向红看向黄有功,黄有功说道:“同志们,你们都没有猜对,这片农田一共收获红薯两万一千斤!”
“一点没错,正好是两万一千斤!”
社员们呆若木鸡。
他们知道今年丰收了,可往年这片地里都很少能出一万五千斤的红薯总量,结果今年是两万一千斤?
震惊了。
王向红沉稳的说道:“黄老师,你还没有去皮吧?这次都是带着竹筐一起称重的。”
黄有功说道:“去皮了,不去皮的毛重是两万一千八!”
王向红看向农田。
深情的目光看过去,看到的不是一片空洞洞的土地,是一座满满当当的库房!
然后有人指着王忆叫道:“还是王老师算得准,刚才是谁笑话王老师不干农活、不懂收成?”
“对,这里地满打满算是两亩半,两万一千斤呀,一亩地出的还不止八千斤哩!”
“今年这片地不止是两亩半,王老师带回来的苗子多,当时就把这块地往里面扩了扩,我估摸着得有两亩六七吧?”
又有人喊道:“管他多少呢,反正大丰收了——把王老师举起来、让王老师飞起来!让他飞回去!”
别看地头上没有强劳力,可是队里社员们常年做活不管男人女人都很有力气。
众人响应号召,潮水一样涌上去把王忆给抓了起来。
这真是满身大汉了!
他们抓着王忆手臂肩膀和双腿屁股,一使劲就把他给抬了起来,接着有人喊号子:“一二三、起飞!”
王忆直接被扔的飞了起来。
队里通电,社员们没有这么开心过;队里分钱,社员们没有这么开心过;队里有了机动船有了服装队甚至开了饭店他们还是没有这么开心过!
只有农田丰收才能这么开心!
自己种的粮食丰收了,对于农民们来说那种满足感还要超过分到钱。
或许这些地瓜不怎么值钱,可社员们看到今年如此丰收他们就是开心。
因为这些粮食不用买、不用依靠他人,是他们自己的田地、自己的手种出来的。
这种粮食吃起来踏实!
中国的老百姓根子里有主粮情节,正所谓‘家里有粮、心里不慌’、‘金仓银仓不如粮满仓’就是这个道理。
粮食安全必须得抓在自己手里,那三年困难时期有钱有粮票又怎么样?同胞之间都互相买不到粮食,放到国际层面,如果某一个国家缺粮了,他能简简单单的掏钱就买到足够粮食吗?
小国还行,有多个粮食商可以选。可大国一旦缺粮那就是人道主义灾难,到时候人家跨国粮商会联合起来收拾你!
所以,某个姓茅的老不死还得拉出来挨打,竟然鼓吹中国放弃粮食安全,把粮袋子交给外国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3/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