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0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6/2996


他准备重新振兴天涯岛,雇佣了地质勘探队来岛上研究水脉打井以扩大岛屿人员容纳能力。
邱大年已经雇好专业打井团队和一个工厂规划团队进入天涯岛了,他们有的给天涯岛找水,有的则对周边无人岛屿进行考核,看看哪个岛屿适合建一座海泥砖窑厂。
两个团队每天都会给出一份工作日志汇报当天工作结果,其中工厂规划团队给出的第一份工作日志结论是:
外岛不宜建设砖窑厂,海泥砖造价较为高昂,在国内发达的物流运输环境下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如果外岛需要砖瓦,建议从内陆采购,成本更低。
王忆看到这条后笑了笑。
这说的是废话,不过能证明这团队还挺负责任的,第一天考察过外岛的水源和原料环境后就做出了正确结论并且发给了王忆。
但王忆不是在22年建厂子,是要去82年建设。
现在国内基建大发展,在全球打出了‘基建狂魔’的称号,不缺砖瓦水泥之类的建筑材料。
可82年不行,82年不光外岛缺这些东西,内陆也缺。
天涯岛这边要全队建起小楼房,这需要的砖瓦数量不知凡几,全靠去内陆采购肯定不行。
而且现在物流业发达,船运行业先进,所以才能从内陆运砖头,八九十年代外岛的运输业可挺差劲的,主要是缺运力。
所以只要能在外岛建起砖窑厂,起码能给天涯岛赚上两个年代的钱,足够帮天涯岛完成原始资金积累。
他继续往下看,考察团队已经给出了一个建议,是聚宝岛。
在82年人丁挺兴旺的聚宝岛到了22年竟然也已经变成了无人岛!
确认了这消息后他有些唏嘘。
短短不到半个世纪,沧海桑田啊。
但82年聚宝岛不是无人岛,没法鸠占鹊巢建工厂,于是他排除了这选项让规划团队继续考察、继续规划。
他又搜索了一些内容、订购了一些商品,然后想起麻六想要在法大马路租赁门头做买卖的设想。
这样他便上网搜索了一下这条商业街。
从资料上看,1980年开始,沪都确实处理过法大马路,如麻六所说,想要打造成‘第二条金陵路’。
在各方的支持与配合下,政府通过一系列调整措施确实改造和美化了金陵东路的购物环境,同时设置了一些新兴商业网点,吸引金陵路上许多名牌商店落户开设分店。
资料上特别介绍了82年10月9日到18日举办的“展示新貌大型集市”活动,这活动引发了市民的强烈反响,然后使得法大马路恢复了往昔的热闹。
不过这样的兴旺局面并没能保持很长久,法大马路只兴盛了一时,后来慢慢没落了,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法大马路商业街直接门可罗雀,只能寻求转型逐渐成为了装饰装潢业与器销售业聚集之地。
王忆看资料上说,当时因为沪都政府对法大马路的支持力度很大,最早一批搞投资的市民便看中了这条商业街的潜力,认为会成为第二条金陵路,于是他们或者买下或者长租了路边的商铺。
最终他们赔本了。
这样他摇摇头放弃了在法大马路买个商铺的设想。
算了,还是先建起砖窑厂吧。
实体经济才是王道!
他正准备关掉网页,但往下一看,后面介绍了八十年代沪都电视机行业的发展,于是他往下看了看。
七十年代末,国内的电视机需求量开始增加,而且人们对彩色电视机的渴望日益强烈。
为了缩小我国电视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有关部门决定从国外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沪都电视一厂是被批准引进的厂家之一。
经过历时一年的艰苦谈判、分析、比较,厂方最终决定从日立公司引进14英寸和22英寸、24英寸的三条彩电生产线及成套技术设备,建成后年产量达到了20万台。
这并不是国内引进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但其产量规模在当时是最大的。
这两条彩电生产线是于81年初基本建成,随后一边试生产一边进行调试优化;同年10月28日,沪都电视一厂宣布这两条彩电流水线正式竣工投产。
因为沪都电视一厂的前身是金星金笔厂,因此该厂产品使用“金星”品牌,从这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14英寸、22英寸和24英寸的“金星牌”彩电一举成为该厂的拳头产品……
王忆这一看来劲了。
原来金星彩电的生产量这么大?他以前查看资料说,金星彩电产量少,还以为是年产个几千几万台呢。
结果现在偶然看到的资料中显示,这彩电在82年就有二十万的产量了!
王忆沉吟了一下继续搜索相关新闻资料,继续研究金星彩电的消息。
金星彩电在82年的市场上大放光彩,特别是在黑市备受欢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6/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