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9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6/299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领人民群众大踏步奔小康是国家在1979年12月6日提出的一个战略构想,旨在规划一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
而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呢?
现在国家有标准,一个不算夸张的标准,便是老百姓衣食无忧、能安心生产。
从79年开始,各县城陆陆续续成立了奔小康生活工作组,到了今年这个工作更是被划到了重点区域,各省各市都有主管领导挂帅。
并且,国家要求领导们要去一线去视察、去切身实际的认知当前农村的发展状况。
就在这种情况下,各县、各公社或者说乡镇都给辖内的生产队、村庄进行了经济发展、生活水平评级,大致分成三个档,贫困村、发展村、小康村。
海福县的生产队分档工作是在去年展开的,其中长龙公社有三个小康村的标准、三个贫困村的标准。
问题是长龙公社数了数,发现手头上没有那么多小康村,满打满算能达标的也就俩。
可县里给了三个份额的指标,那这怎么弄呢?于是他们灵机一动把相公岛给填上了!
他们的想法是,反正生产队有三个指标,而相公岛距离主岛最远,市里以后要下来检查,那肯定不会选择相公岛去自找苦吃。
结果本月市里下乡了,找县里要检查名额,不知道为什么,县里竟然指名道姓的建议来相公岛检查调研。
这可把公社和生产队给急坏了。
不过建设小康社会无非一个吃饱穿暖的问题,于是公社就决定湖弄一下,他们从粮管所借调了一批粮食送到了相公岛分给家家户户填充米缸。
又从县里招待所、公社的招待所等地方借调了被褥送过来,演戏演全套,他们还送了一些收音机、缝纫机、钟表之类的家电过来给生产队撑场子。
作为交换条件是今天中午各家各户可以用借调来的粮食蒸一锅馒头——但也只准蒸一锅。
但家家户户都是白面大馒头这种事过于异常,于是公社和项宏瑞讨论后,联系了项信誉选择在十月三号也就是领导造访日安排女婿第一次上门。
外岛风俗,女婿第一次上门好酒好肉进行款待。
这样到时候由项信誉家里拔高生活标准,到时候领导们再看到其他家家户户有白面馒头吃,那不就觉得正常了吗?
大领导发话了,项宏瑞又在一个劲使眼色,那项父没辙,只能卑躬屈膝的陪着笑脸让他们进门。
项宏瑞走在最后,跟项父低声问:“叔,你怎么回事?刚才怎么还堵门不让进?”
项父干笑道:“没事没事。”
他没法解释。
再说家丑不可外扬。
现在全队上下都知道他们家里的大孙女嫁进城里找了个端铁饭碗吃商品粮的金龟婿,不知道多少人暗地里羡慕嫉妒恨呢,他可不能自曝家短。
再再说刘大顺说话不好听也算不上什么家丑、家短,毕竟这小伙子本性实在。
项父仔细想,这孩子真是要啥有啥、哪里都好,可惜的是长了张嘴还不是个哑巴!
领导们进门,王新米看到叶长安后欢喜的叫道:“小秋爷爷,你怎么来了?”
队里人都管叶长安叫小秋爷爷,因为叶长安说过不让社员们喊他的职务。
另一个他也喜欢‘小秋爷爷’这个称谓,这代表的是他和唯一家人的联系。
叶长安不认识王新米但认识他这一身衣服,看到这身服装他笑道:“呀,是你啊,小同学,你前天打太极拳打的棒极了。”
王新米笑道:“谢谢小秋爷爷的夸奖,我打的不怎么样,小秋老师打得好,她打拳就跟跳舞一样,最好看了。”
听到有人夸自己孙女还是个孩子的赤子真言,叶长安高兴的哈哈大笑,甚至还从兜里掏出几块大白兔奶糖塞给了王新米。
这把王东宝两口子骄傲的!
县里大领导摸自家儿子的脑袋瓜还给他奶糖呢!
其他项家大人对此是大跌眼镜。
这穷女婿家的小子竟然能跟县里大领导搭上关系?这可比送来粮票送来粮食肉食布匹之类的牛多了。
不过多数人的心思不在王新米身上,他们在担心刘大顺随口乱说。
项信誉倒是对自家女婿充满信心,毕竟也是在城里单位混过的,自家这女婿别的本事没有,在领导面前装哑巴的本事一等一的强——
要不然他早被单位给开除了!
实际上刘大顺这人挺聪明的,他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轻易不说话,所以早些时候他靠这点骗了项信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6/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