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7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9/2996


天涯二号绕过岛屿,有在山上耕田的人看见了他便立马招手。
王忆按下喇叭。
“呜呜……”
恰好是下课时间,好些孩子从操场跑到山边往下看,口中吆喝着‘王老师回来了’。
有一些老太太一边随意闲聊一边在岛屿四周的礁石上赶海。
她们看到天涯二号靠上码头便过去问:“王老师,吃不吃辣螺?”
辣螺是海货中的辣妹子,这种海鲜真的带辣味。
王忆停好船后不急着搬运货物。
他随手拿了点散装白糖上码头,给老太太们一人分了一小袋同时问道:“婶子、老奶你们找到辣螺了?”
老太太们没跟他客气,接过白糖后笑逐颜开,然后纷纷给他看手里的小桶。
桶里的就是辣螺。
这东西不好看,有个大壳子呈纺锤形,壳质坚厚,壳面是灰绿色和黄褐色的,上面有一些突起,摸起来凹凸不平,颇像荔枝壳,所以它的学名就叫疣荔枝螺。
王忆翻看了一下还真有不少辣螺,他好奇的问:“咱渔家不是有句话叫‘三月三,辣螺爬满滩’,这不该是农历的三月三前后,辣螺才多见吗?”
一个老太太说:“嗯,三月三开始天气暖和了,气温升高,辣螺就会离开坐窝爬上滩头岩来产仔,咱妇女孩子就喜欢趁着这个时候去海边捡辣螺。”
三月三,踏沙滩。
这个时间段能捡到的可不只是辣螺,王忆第一次去梅花滩赶海就是这么个时节,那时候海滩上的贝类都多。
三月三的辣螺带黄最肥美,可是秋天的辣螺更鲜美。
秋天辣螺主动爬出来的少,不能捡,得去抠、去夹。
这小东西喜欢栖息于潮间带中下区的岩礁,群居,找到了就是一大片,捡起来往篮子里一扔就是收获,比内陆的妇女在收麦季节捡麦穗还要轻松。
老太太们跟他说春天能捡辣螺,秋天一样能夹辣螺,教他在岩石缝隙里找辣螺。
王忆还得去上课,就说等自己中午头下课了再过来找。
本来他周一上午回不来,秋渭水跟他换了班,给五年级学生上音乐课。
这样王忆回来了,他便把班换了回来。
现在他专门做校长就行了,用不着再当班主任,五年级的班交给祝晚安了。
学生们不敢在祝晚安面前调皮捣蛋,因为王状元在虎视眈眈——他认了孙征南当师傅,于是孙征南叮嘱了他,谁敢在祝晚安的班上调皮捣蛋就让他下狠手去收拾。
王状元对此非常听话,他还一心想跟着师傅学习单手碎砖头的绝活。
他已经考虑过了,他爹的骨头肯定没有砖头结实,等他练会了这一手,他爹再打他,那他就给他爹断两根骨头助助兴!
王忆回来又上了两节课,然后放学他出办公室,王向红给他拎过来半桶辣螺。
徐横凑上来看,问道:“这是什么螺?我怎么没吃过?”
王忆说道:“辣螺,你没吃过?那你今天可以跟我一起去吃,这螺带辣味,可有意思了。”
徐横在吃的问题上从不客气,立马让他给自己留一份:“我正好爱吃辣。”
王状元赶紧提醒他:“这个不好吃,又苦又辣的,徐老师你还不如去我家吃饭呢,我家今天中午包饺子,蛤蜊黄瓜馅水饺,可鲜了。”
徐横说道:“没事,你让你妈该下水饺就下水饺,我会去端一盘的,回来就辣螺吃。”
小学生才做选择题,老师都要!
王状元等着吃水饺,像少年啦一样飞驰着离开。
徐横谨慎的问:“王老师,这东西真发苦啊?”
王忆说道:“我吃的也不多,反正我吃着挺好吃的,有股子独特味道。”
“辣螺的苦和辣都是尾巴上边的绿色东西导致的,你们要是不爱吃的话就剔除。”祝真学说道。
他挺喜欢吃辣螺,中午头准备打二两酒下辣螺。
海边人家吃海鲜强调原生态烹制,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水煮辣螺可谓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9/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