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7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0/2996


庄满仓跟两人挨个握手,热忱的说:“两位同志确实在这件事上展示出了无产阶级工农同志的觉悟,不占国家便宜、一心为国着想。”
“请两位同志放心,我作为治安局的领导,一定会把你们的功劳报道给上级单位,如果有嘉奖,我一定会及时通知你们。”
王忆问道:“现在一般有什么嘉奖?”
爷俩赶紧竖起耳朵。
庄满仓说:“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具体怎么奖励我说不准,因为我还不知道这件古董有什么价值。”
“不过按照你的说法,这应该是国家级的文物,那物质奖励可以确定能给两位同志办理农转非,让他们吃上商品粮;精神方面的奖励,那么一张奖状是少不了的。”
吴家父子一听真是欣喜若狂。
比卖掉王玺赚到了几万块钱还要高兴!
为什么?
吴风激动的声音说出来答案:“可以让我们吃上商品粮?让我们拿上购粮本?”
“这可太好了!”
要问现在农民和渔民们最大心愿是什么?肯定是成为万元户。
那为什么吴风和吴成军得知自己可以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吃上商品粮会这么高兴?
因为农转非这种机会对农民来说太遥远了,甚至不能当做心愿。
万元户身边好歹能看到,农转非其实在农民身边是看不到的。
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然后吃上商品粮——这事对农民来说不是心愿,是梦想或者坦诚点说就是一个梦。
这个梦一般人还做不了,只有那些还在上学且成绩优秀的农家学子才能做这个梦。
像吴风和吴成军是不敢做这样梦的!
现在这年头非农业户口是一种身份,不用辛苦种地、每月都能领到一份粮票、肉票,还能拥有户籍对应的工作和福利,对农民来说一旦农转非,那真是一步登天了。
当然,国家每年都会给农村一些农转非的指标,像是在部队立功转业回地方的军人、地区劳动模范、立功的农村党员,他们是农转非的对象。
只不过他们也很难得到这个指标,因为很多城里人会找关系去买走指标。
为什么城里人还要买这指标?
因为很多城里人娶的是农村户口的姑娘当媳妇,这样媳妇没有工作也没有福利,没有粮票和各种票证:现在跟二十一世纪不一样,农民不可以投奔亲属将户口从农村迁到城里去。
现在没有投亲迁户口一说,农村姑娘嫁给城里小伙或者农村小伙入赘城里家庭一样保留农村户口。
更让城里人遭不住的是,根据现在国家政策子女户口随母,也就是说母亲是农村户口,那生出来的孩子也只能是农村户口。
而这已经是77年改制的结果,77年之前城里人生孩子只要父母有一方是农村户口,那孩子就是农村户口……
住在城里的农村户口还比不上农村人呢,起码农村还有地可以耕种、有海洋可以捕捞。
这种情况下,家里有农村户口家人的城里人比农村人对农转非指标更迫切。
吴风和吴成军这对父子是什么人?
他们家庭条件在外岛公社里头都算是淤泥层的。
所以改革开放后他们没有去出海捕捞作业,因为他们没有船,也没有人雇佣他们,爷俩只能去外地干苦力。
这种背景下,他们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农转非指标,没有那个路子。
结果现在听到治安局的首长说他们俩主动给国家上交了这个文物,国家要奖给他们农转非指标。
这把他们激动坏了——
早知道国家有这好政策,还犹豫着卖钱干啥?那肯定一早就上交给国家呀!
吴成军更是激动地握住王忆的手说:“王老师,要不咱乡亲都说你最能吗?你就是能啊,真是能掐会算!”
“你之前说我媳妇就靠这个王玺,我还以为它能变成个姑娘,原来是能让我农转非,只要我农转非,那媳妇不是随便挑嘛!”
吴风高兴的合不拢嘴:“哈哈,这就叫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王老师啥政策都知道啊!”
其实王忆还真不知道现在有这种政策,新闻上没说,只是说了奖励一千五百元和一张奖状。
或许现在和明年的政策也不一样,毕竟再过两个月国家就要颁布《文物法》了,很有可能是国家想要立一批榜样,所以现在给出的政策更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0/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