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6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0/2996


王忆问道:“那地方有什么出奇之处?为什么都要去争着在盐滩晒鱼鲞?”
“盐滩晒出来的鱼鲞又好看又好吃,最香了。”青婶子解释说,“那里到了白天退潮了,正午太阳热烘烘的时候,能烤得滩涂上泛起一片白白的盐花。”
“王老师你恐怕不知道,晒乌贼鲞如同农民种田,面朝黄土背朝天,乌贼正面朝着竹笠背面对着太阳。”
“为什么?乌贼背面肉厚实,只有这样才能在后背肉晒干的时候,把正面也给荫干了。”
“但实际上这样晒的不好,放在盐滩上,白花花的盐地能反射太阳光,这样两面一起晒,而且一面阳光烈、温度高,一边阳光柔、温度低,又有竹笠子隔着,那么可以晒出最好的鱼鲞。”
“这样晒出来的墨鱼那是个透骨新鲜,所以就叫透骨鲜,以往古代都是要进献给朝廷的,前些年透骨新鲜墨鱼鲞也是要进京的。”王向红叼着烟袋杆说。
刘红梅说道:“支书,既然王老师要把墨鱼鲞送人,那咱不能图省事,咱还是得晒出透骨新鲜货来更好。”
王向红点点头:“行,让大胆今天别出海了,他来开船接送鱼鲞去盐滩。”
一旦去盐滩晒鱼鲞,那就不是小活了。
来回路程、上下船搬运,这些活可不轻呢。
本来晒鱼鲞就是忙碌的工作,王忆这一说自己要鱼鲞,队里就要增加劳动力去盐滩晒,他心里过意不去想劝说他们不用这么麻烦。
但王向红把他赶去学校了:“你处理你的人情关系就行了,东西我们来管,快走吧快走吧,快要上课了!”
王忆心里感动。
于是他决定继续给生产队的家家户户带货,这次带上石英钟,家家户户在拥有了收音机后,墙壁上再挂一台石英钟!
育红班的小孩们拎着竹竿已经做好了去上工的准备,然后秋渭水说:“你们不用上工了,今天咱们继续做游戏。”
小豆丁们高兴的扔掉竹竿跑去学校。
他们不愿意上工。
他们还没有赚工分的概念,一门心思只想玩。
下午两三点,有社员来通知王忆:“王老师,张邮递员来了,他说有学校的东西,还有小秋老师的信。”
王忆快步去码头,心里琢磨自己最近没有往学校邮寄东西,这是谁又给自己邮递货物了?
邮寄过来的是几个箱子,王忆一看地址,原来是沪都外贸交易市场那边又给送支援了。
张有信一边帮他搬箱子一边说:“王大哥,现在城里又开始流行集邮了,你那些邮票都存着吗?最近好几个人去我们单位找关系要猴票了。”
王忆说道:“有些邮票我已经邮寄给我同学了,不过你给我的猴票还在,你想要回去吗?”
张有信摆手道:“嗨,王大哥你看看你说的,我能干这种翻小肠的事吗?那多不要脸呀!”
“我就是跟你说说这回事,现在确实有人在买邮票,猴票现在价格涨起来了,一套四联装要四块呢,涨的很厉害。”
王忆说道:“那我手里的可以出售啊?要是再有人问你买猴票你把我介绍过去,让他们来找我买。”
张有信说:“行啊,那没问题!”
其实他给出的那些猴票,早已经让王忆带去22年卖钱了,那是他的第一桶金。
但后来王忆托王向红去给自己弄了一大版的猴票,这些猴票无法带到22年去,所以一直在他手里吃灰。
这样要是能有人接盘是好事,王忆不打算把它们保留到21世纪再出售。
这种小打小闹的投资没意思,他要在21世纪赚钱,那方法可太多了,回22年随便查查就能找到赚钱法子。
(
===336.广X王玺(月底求月票哈)===
王忆推小车往山上走,路上听见有老人在背着手吆喝:“做头啦,做头啦……”
这话新鲜了。
王忆一开始以为是外来了理发师,这是来岛上吆喝着做买卖。
可他定睛一看——这不是一个叫王真明的老人吗?
于是他问道:“真明爷,你这是喊啥呢?给谁做头啊?”
老人听到他的询问愣了愣,说:“给、给谁做头?肯定是给墨鱼啊。”
他给王忆介绍了一下,王忆才知道自己的话闹出了误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0/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