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6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9/2996


他满意了。
对一切都很满意。
他和秋渭水彼此依偎,耳中是美妙的歌声眼前是波澜的夜海,平阔的海面波澜起伏,一轮明月低垂在天边,照亮海面成银白色。
风吹的晚云缓缓飘荡,越过海洋、爬过山峦、穿过岛屿,夜幕中的星辰原本便因为清亮的月华而暗澹,如今又有云彩遮蔽,繁星更是难见其踪。
倒是这样显得月色特别好,清冷而烂漫,正是约会的最美时节。
秋渭水紧紧握着王忆的手,靠在自家男人的肩头看着夜色听着歌,一直听到月过中天、岛上重归安静。
星星点点的渔家灯光已经熄灭,看电影的外队人更是早就离开了。
只有下山的路灯还在精气神十足的亮堂着。
这是王向红看到秋渭水没有回家给她留的灯光,其他位置的路灯已经熄灭了。
虽然电力不要钱,可是路灯用的灯泡是有寿命的,一般来说看完电影就要熄灭所有路灯。
最终随身听的声音开始减弱了。
电池的电力枯竭了。
王忆给她摘掉耳机,笑着问道:“你喜欢这些歌曲吗?”
秋渭水失魂落魄的点头。
她的心神还没有从这些别样歌曲的冲击中缓过劲来。
王忆说道:“那你听吧,现在改革开放了,港澳台、欧美日韩的磁带都可以进入咱们国家了,你等我给你多找一些,让你天天可以听好歌。”
秋渭水说道:“不用不用,不用那么多的磁带,磁带挺贵的。”
“我年初的时候跟文工团的战友去市里新华书店看来着,一盘磁带要六七元呢,外国的磁带确实有,但更贵,要十多元钱。”
王忆笑道:“我给你找的是盗版磁带,便宜。”
这年头盗版磁带和以后的盗版碟片算是时代特色了,王忆再有版权意识也没法规避这些问题。
在80年开始,像翁洲这种比较大的城市的市面上就出现了空白磁带,最好的磁带是进口货,什么tdk、sony和axell牌等等,一盒两块三块。
国内也开始生产空白磁带,从山寨开始出产,一盒只要1块钱。
现在城里开始兴起录音机,但好些人家买录音机都是省吃俭用才凑齐一笔钱,再让他们花高价去买正版磁带,他们可就不乐意了。
这种情况下空白磁带派上用场,大家伙约定好分别买一盘什么样的磁带,然后用空白磁带去录歌。
这算是八十年代的共享经济。
围绕着随身听,两人又聊了一会,王忆把随身听到现在的发展历史讲给了她听,然后将这台随身听送给了她。
他就知道秋渭水会喜欢这东西。
80年代初,广播几乎是普通人听音乐的唯一途径。
但广播听音乐不靠谱,什么时候播放歌曲、播放什么歌曲都是电台说了算。
像秋渭水这种喜欢音乐喜欢舞蹈的姑娘喜欢听的新潮歌曲,电台或者没有、或者不播。
录音机的出现让青年们有了新的选择,我的音乐我做主,录音机出现后能立马踢掉收音机成为青年们的挚爱,最主要的就是它迎合了青年们的个性:
自己去掌握喜好。
不过能买得起录音机的人还是少,这年头录音机几乎都是进口货,价格昂贵,动辄五六百元,是收音机的十几倍二十倍。
并且买了收音机后只需要买电池,买了录音机还得买磁带。
对于一个月只有四五十元工资的年轻人来说,动辄一盘磁带六七元、十多元,这有点太贵了。
而随身听直接买不到,王忆估计整个翁洲也就秋渭水手里这么一台。
这个东西他不敢捣鼓。
这不像照相机,哪怕翁洲市很少有尼康-f3,可他还是敢往外卖,因为照相机的样式差不太多。
外行人无法根据一台照相机的外形就判断出它的型号,内行人也做不到熟知世面所有照相机型号。
随身听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9/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