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5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2/2996


凡是有蛤蜊、白蚬子或者毛蛤蜊的地方,沙滩表面上会有微小的小孔,有海水的地方则会有小汽泡冒出来。
这事说起来容易但找起来却很难,晚上人少竞争压力小,可是光线不行,还有人来了之后直接坐在沙滩上说话聊天。
王忆问这怎么不干活,结果王向红笑道:“他们是来混你一顿鸡蛋炒饭吃的,他们到了晚上是睁眼瞎,有夜盲症。”
这整的王忆无言以对。
鸡蛋炒饭就那么香吗?
秋渭水给他打着手电,王忆是这儿挖几下、那儿挖几下,然后一直没有挖出蛤蜊来,倒是挖到了两个白蚬子。
对此两人不着急,蛤蜊、白蚬子都群居,要是找到群居处,那收获就来了。
王忆一边耐心的寻找一边问:“你刚才说你有同学要找我学写诗?”
秋渭水说:“嗯,崔红崔老师找你,你还有印象吗?”
王忆想了想问道:“是不是那个经常跟你一起上下课的妇女?大概三十五六吧?皮肤挺黑的、挺胖不对,挺壮实的?”
秋渭水笑道:“对,就是她,没想到你还注意她了。”
王忆嘴里说话手上动作不停,抓了一下子刨出来一个海螺。
这是好运气。
不得不说82年海里货是真的多。
他把海螺扔进小眼网兜里,说:“有一次我离校的时候跟她一起走的,她那天好像请假了?”
秋渭水说:“对,请假回家帮忙杀猪卖猪肉,她家里杀了一头猪、炖了猪头肉,还给我捎了一个猪耳朵呢。”
猪耳朵可是紧俏货。
王忆说:“我写诗吧,也一般般吧——不过人家要是愿意来跟我探讨一下那你就让她来吧,我不累。”
他看看周围没人,赶紧站起来含情脉脉的凝视秋渭水双眼说:“特别是为你办事,不管干什么都不累。”
秋渭水害羞的低下头。
平静了一个傍晚的海风吹起来,吹的姑娘鬓角发丝摇曳。
有学生嚷嚷着跑过来,说:“我挖到得有四五斤了,二大爷你手准,你给我试试。”
王忆呵斥他:“稳着点,多大的孩子了做事怎么还这么咋咋呼呼?过来我看看你挖了多少。”
学生把网兜递给他,他倒出一半到自己网兜里,然后严肃的说:“没有四五斤,也就两三斤。”
学生傻眼了。
王忆低声说:“待会给你炒饭里加一勺猪油!”
这学生顿时高兴的蹦跶起来,他说:“王老师你把这些蚬子都倒掉、不对,收走,你都收走吧,给我娘也加一勺猪油。”
王忆一听这孩子真孝顺,于是他说:“老师很感动,老师送你一勺猪油,你把剩下的拿走吧。”
做出这个决定不是出于良心,是连他自己都不信自己这水平的能一会挖到四五斤的白蚬子。
用刮板、耙子挖蛤蜊不轻松,不光是光线的事,还需要蹲着或半弯着腰在海滩上挖,看似简单,却是个力气活。
还好王老师天天打太极,为了婚后幸福生活还经常练一点瑜加,把小腰练的挺好。
这样他坚持着挖了一会还感觉腰不疼腿不酸。
像是王向红已经累了,正和几个老汉坐在一起抽烟歇息,一个劲的感叹‘老了老了上年纪了’。
王忆就是趁着这机会收了一些白蚬子。
王向红歇好之后熘达到他这里,王忆装不经意间摇了摇胯,腰上的小眼网兜‘卡拉拉’的响。
见此王支书满意的点点头,他继续去开工了。
其实老支书之所以会比王忆累的快,并不仅仅因为他上年纪了体力不行。
赶海这种事很看技巧,技巧协助可以顶过蛮力无数。
老支书干活自然有技巧,可他跟王忆挖蛤蜊工具、方式不一样,王忆用的是耙子、刮板,老支书和一些强壮妇女、一些汉子使用‘大抓’。
大抓形如其名,很大,光是木柄就有两米多长,立在地上比人还要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2/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