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3/2996


“我不记得这个事了,53年,53年我才三十,当时全是帆船出海,领导们组织渔业大会战也是帆船出海,咱都是坐小对船,还得分成网船和煨船,一个老大八个人。”
“对,三十年来,咱现在用上机动渔船了,哈哈,鸟枪换大炮,这就是那句话,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最早时候咱的渔网是棉纱网,是吧?棉纱网换尼龙网换现在的工业纤维网。”
“嗯,棉纱网真要命啊,王老师是没见过,那东西每用一水就得把渔网用猪血啊栲胶啊浸染上一次,要不然不经用。”
“他还是别见到为好,那东西,嗨!王老师你不知道,部队来咱岛上之前,咱山顶就有一口烧栲淘的大灶,我他娘,那玩意儿烧起来臭味真厉害,只有山顶风大把它给吹散了才能行……”
老人们忆苦思甜,这时候团聚成很大一团的渔网被吊了起来吊到了船舱正上方。
王向红探头喊:“老少爷们,放网了!”
老人们纷纷扎紧腰带、戴上粗大厚实的老橡胶手套,有两人从两头去找到渔网的开口,一拉扯网口打开,众多的海蜇顿时落下来。
砸在船板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溅起好些海水甚至碎片。
一网收起得赶紧收拾。
王向红关停船发动机上来帮忙,王忆跟他说:“支书,你不能直接把发动机给关了,这样危险。”
“这样省油。”王向红满不在乎的说。
他将一个个的大水桶给拎出来,老汉们上手捡起大水母往桶里扔。
王向红领着王忆也在干活,同时给他讲解:
“这次运气挺好,最多的是沙海蜇,沙海蜇挺好。”
“琴岛人也把沙海蜇叫沙蜇,他们那里沙海蜇多。”
沙海蜇比较漂亮,抱起来后能看到它们的伞部是个半球状。
王向红掀开海蜇伞盖给他看:“这个东西叫中胶层,厚实又坚硬,这个可以随便摸。”
“这是它外伞面,上面有些鼓鼓囊囊的东西,然后伞边上这些东西叫缘瓣。”
“往里是伞柄,喏,这伞柄根又粗又短,再往里就危险了,全是触手,不小心被它给撕扯一把那会中毒的,所以伞柄又叫姑娘腿,这里不能乱摸。”
王真吉抬起头说:“你得给王老师说说中毒了怎么处理。”
王忆说道:“这个我知道,我在书上学过,用干净毛巾先擦掉弄在皮肤上的毒液还有触须啥的,再用白醋冲洗受伤的位置,然后涂抹碱性的解毒药,是吧?”
王真吉跟王向红面面相觑。
然后老爷子又笑:“王老师这弄的太文明了,这不是在劳作,这是在上课呢。”
王向红说:“没那么多讲究,用手帕擦掉毒液触须啥的是对的,然后赶紧用海水冲洗,不能用淡水,淡水会让毒更厉害。”
“咱没有什么解毒药,不过碱性的药水是必要的,驾驶舱里有小苏打水,用小苏打水洗就行了。”
因为还有大量海蜇飘在海面上,大家伙工作效率很高,将海蜇分类扔进大塑料桶里,装满了一个立马放上遮阴网给存放起来。
除了沙海蜇也收获了其他的海蜇,王向红分类给王忆做耐心的讲解:“这个海蜇也好,这是黄斑海蜇,就是咱这里最多的海蜇品种。”
“霞水母、海月水母,这两个也能吃,都收起来,霞水母长得也很大,跟沙海蜇一样都很能蜇人,碰上了就得小心点。”
王祥民对王忆说:“每年捕捞海蜇,咱队里总得有几个人被蜇伤,你等着看吧,你是大夫,今天回去估计就有人要找你了。”
大海蜇被率先捡完,然后王向红从剩下的海蜇堆里找到一些小海蜇给王忆看:
“这叫小棒槌,书上叫、叫棒状海蜇?咱这里挺少的,据说广粤那边海里多,怎么样,好看吧?”
棒状海蜇的外伞十分光滑,色泽是乳白略带黄色,很薄,对着阳光看去晶莹剔透的。
王忆问道:“这水母有毒吗?能不能养?确实挺好看的。”
王向红说道:“你要养那就养银币水母还有那个啥,夜光水母?反正有一种水母能发夜光,那才叫好看。”
这一波海蜇收拾的差不多了,剩下一些小个头的要被扔回海里。
有人拿出大扫帚要扫,王真吉拦住说:“别不要了,反正它们是春生冬死,现在扫下去它们也会死了,化在海里。”
“小的捡回去喂鸡,现在咱队里养的鸡多,这东西可以喂鸡。”
王向红点点头说:“海蜇看着很大,但是它们生命很短,寿命不超过一年,就像吉叔说的这样春生冬死,一旦死了它们就会化在海水里,变成海水。”
“跟知了一样,就能活一季。”其他老人笑道。
这个王忆清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3/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