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2996


但从九十年代开始,这鱼越来越稀少,等进入二十一世纪约等于灭绝直到国家开始往大海投放鱼苗再造鱼群。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王忆见波叔第一次的时候就知道了,灭绝性捕捞毁灭了这个本来可以独当一面的经济物种。
如今野生大黄花鱼极其罕见了,王忆之前在沪都偶有听到传闻,说哪里哪里有渔民捕捞到野生黄花,然后立马有酒店去高价买下。
不过他也曾经听钓鱼佬朋友说起过钓到这种鱼的经历,他们钓到的鱼并没有卖出过高价。
第一是野生大黄花也不是说每一条都能卖高价,它要看个头。
一条几两沉的鱼每斤几百元,一条一斤以上的每斤就要上千了,而重量到了两斤以上,那一斤要好几千块,甚至出现过一条鱼几万块的新闻。
第二是在海上捕捞到的大黄鱼未必就是野生鱼,因为现在翁洲外海有许多大黄鱼养殖基地,网箱养殖、围网养殖都有,这就导致经常有鱼跑出来,这些鱼即使能在野外生存一段时间它们也不被认为是纯野生鱼,价格不高。
看着王忆冲自己的网兜发呆。
大胆误会他的意思了:“这些鱼确实不好看,破逼烂铞的东西,可是没办法,好鱼得入库,那是公家的东西,咱不能碰。”
王忆说道:“哦,不是,我是看到了你这两条大黄鱼,都是野生的吧?”
大胆笑道:“肯定野生的啊,这玩意儿哪有养殖的?海里有的是,谁养谁亏本!”
王忆也笑了。
以后这玩意儿全是养殖的!
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野生大黄鱼,便拎起来看了看。
身体是狭长的流线型,很漂亮,头形钝尖、长了个大口长尾巴。
这是当天刚出水的鱼,没什么腥臭味。
大胆说道:“这鱼白天的不行,晚上捕捞上来的才好看,老话说的好,捏了白塔塔,夜了金灿灿!”
王忆说道:“对,这个我知道,大黄鱼不喜强光,它们体表有一层黏液富含可变色的色素细胞,白天强光一照就会变成白色,夜晚光线越弱环境越黑,它就越是金黄好看。”
大胆再次肃然起敬。
同样一件事有文化的人说的就是不一样,让人听不懂可是却会生出‘他真厉害’的想法。
大迷糊接走鱼去刮鱼鳞切肉。
大胆将锅子坐好倒水,王忆把准备好的火锅底料一下子倒进去。
可惜时空屋没有通电冰箱冰柜都不能使用,否则他储备上点骨头炖个高汤,用高汤吊火锅才好吃呢。
但对于大胆和王东喜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火锅底料别的没有油水管够,牛油入沸水而融化,香味随着水汽便往外喷,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香辣呛人!
渔家人喜欢重油重盐。
没办法,海上劳作太累了、太消耗体力了,必须得大油水才能让人干的了活。
这就是他们不爱吃海鲜的原因,家里缺油,海鲜只能清蒸白灼,这东西吃多了遭不住。
简单来说就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提供的能量少,且饱腹感不强烈。
饱腹感是一种快感!
大胆背着手往锅子里看,惊叹道:“王老师这叫什么东西?火锅啊?你刚才倒了什么酱?真出味道!”
王忆说道:“对,火锅,那是火锅底料,人家给调好的,首都和西南的人民很喜欢吃这一口。”
大迷糊送上一盘子切好的鱼肉,他接过去倒入锅里。
“首都人吃的好、日子好。”王东喜感叹道,“其实只要分船到户,咱也能过上好日子。”
“王老师那天不是说了吗?咱要是搞个人承包分船干,那些五保户还有寿星爷他们怎么办?”大胆摇摇头,“我觉得王老师那天说的挺对的。”
王东喜对这个很有研究,立马说道:“咱们可以学习老陕的同志设置学雷同志包干小组,他们有公社实行小组包干、任务到人的服务责任制,几户家庭包一个五保户。”
“有的家庭包挑水有的家庭包打扫卫生,有的管粮食有的管请医看病!”
“他们的学雷同志包干小组甚至还包干了队里的卫生,哪一户管哪条巷子哪条路,都收拾的干干净净!”
王忆笑了笑要开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