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4/2996


“那别穿着席子睡不就行了?你是怕磨破衣裳所以才光熘熘的睡吧?哈哈。”
“我家不用凉席,我家不睡床睡土炕,还是土炕好,不用褥子也不用席子,冬天烧了火贴着睡暖和,夏天贴着睡凉森森,舒服的很呢。”
王忆说道:“这凉席不贵,几块钱,你们要的话我给你们捎几副,到时候让邮电所的张有信同志给你们捎过去。”
“几块钱是不贵,一个月少抽两包烟就行了。”黄辉凑过来试试,说,“王老师具体是几块钱?一块和十块可不一样。”
王忆说道:“看你们要单人的双人,单人的便宜,五块一张,双人的就贵了,得九块呢。”
莫自治说道:“那肯定得买双人的,双人的拆开不就是两张单人的了吗?”
“给我捎一副双人的,九块钱,真不贵!”
屋子里另外十七个教师一共有十一个人过来订了凉席,黄辉订了两副,说是给父母也订一副。
从这点能看出来,民办教师在乡村属于高收入人群了。
教师们又聊了一会天,熄灯哨响起来,男女宿舍的灯光依次熄灭。
有人感叹道:“唉,有电灯用真好呀,咱外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上电——哦,天涯岛用上了是吧?”
王忆无意出风头,便含湖的应了一声躺下准备睡觉。
他旁边的孙征南,再往外是徐横、李岩京和毛海超,然后徐横忽然问道:“草,李老师你怎么光熘熘的睡觉啊?”
李岩京没说话。
孙征南抬脚蹬了他一脚说道:“你快睡你的吧,就你事多,过来,咱们两个换换位置。”
王忆抬头看了看。
看见毛海超正在急匆匆的用个床单盖在身上……
第二天早上六点到七点是早饭时间,七点十分就要上课了。
早上这顿饭做的简单,菜是咸菜、主食是大米饭。
见此教师们很高兴,说:“早饭就有大米饭吃啊?这个好,学校的食堂条件就是好。”
“对,大米饭充饥扛饿,我还以为要喝粥呢,我寻思着要喝粥得多喝点。”
“同志我们能不能帮同事打饭带回去?昨晚的红烧肉太厉害了,我们宿舍有三个同事享不了福,有的吐有的拉,他们今天起不来了。”
也有人关心国家建设,打饭的时候问道:“同志,我们昨晚吃红烧肉、大油饼,今天早上又吃大米饭,这样会不会奢侈了点?这样是不是给国家粮食造成了浪费?”
打饭的妇女笑道:“你放心的吃吧,我们食堂用的是粮食增量法做饭,一样的米在你家里只能煮粥,在我们这里就能做成大米饭,一斤米能出六斤的饭,所以同志们就放心的吃吧。”
她把打饭窗口的窗帘都拉开,指向里面墙上挂着的一份规章制度。
王忆看了看,写的是《关于认真学习和积极推广“粮食食用增量法”先进经验的通知》。
这是什么东西?
他没有印象,在生产队没听社员们提过。
跟他在一起的祝真学看出他的疑惑,便笑着解释说:“59、60年开始推行的东西,其实就是比平时做饭时多加水,所谓粮食增量法其实就是做饭加水法。”
打饭的妇女听到后不高兴,说:“你这个老同志思想固执,这都是实行二十年的蒸饭好方法了,报纸上说这是扩大了分子、增加了营养,粮食增量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可不是你说的只增加几斤水的事。”
祝真学笑了笑没跟她争辩,端着碗领了自己的饭和咸菜就走了。
妇女还跟他说:“你尝尝我们煮的饭,味道比你们家里煮一点都不差。”
然后她还说念叨说什么‘淀粉颗粒受热膨胀体型扩大重量增加’,什么‘蛋白质经过水煮颗粒也膨胀凝固体型也扩大重量也增加’,什么‘脂肪蛋白质经过热处理会凝固,游离出来增加了重量’。
排在后面的王忆听的一愣一愣。
不明觉厉。
好像还真是煞有其事。
李岩京和毛海超像小跟班一样跟着他,两人也听到了妇女的话。
毛海超家里条件不好,便忍不住的问道:“大嫂,你说的这个增量法是怎么做?”
妇女一边打饭一边说:“你首先把大米放在盆里用超过米两倍的开水烫一下,把米盆盖好,一个钟头以后呀再捞出来放锅里,这时候加上比米多四倍的水煮,出来的不就是六斤的饭了吗?”
她还叮嘱说:“对了,你记得在煮饭时候别胡乱搅动,否则会影响出饭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4/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