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6/2996


ldquo;老话说的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我给他们千里邮寄多年前的老报纸,这情义不是更重吗?rdquo;
白老汉说道:ldquo;那可千万别,不用给我折现,你给我折现你可不用过日子了。rdquo;
王忆一听这话明白了。
很多!
果然,打开厢房里面一摞摞的都是旧报纸或者老刊物。
白老汉是个有心人,报纸刊物都是上下用草纸垫了起来,草纸本身吸水且易氧化,这样一定程度上保存了里面的报刊。
大胆倚在门口看了看,说:ldquo;王老师,你真给人家折现的话,这一摞报纸得一百份吧?至少五块钱,这一共多少摞啊?我草,一百摞也不止!rdquo;
王忆不在意的说:ldquo;那就五百块罢了,能有多少?rdquo;
一份开国当天的人民日报就给赚回来了!
他没注意多少报纸,他的注意力在厢房里的一个东西上。
一辆自行车,具体来说是一辆大梁、车把都扭曲断裂了的自行车dash;dash;由此可见当时刘大彪把老人撞成了什么样。
老人能活下来这也算他命大了。
不过不幸中有个万幸,自行车两个轮胎没坏,只是同样被撞的扭曲了。
于是他把自行车拎了出来。
白老汉倚在窗口问道:ldquo;你要吗?要拿走就行了,两个轮子和车链子还能用,其他的用不成了。rdquo;
王东峰是民兵里头机灵的,他说道:ldquo;我要是没猜错,王老师是准备给大爷做个轮椅。rdquo;
王忆笑道:ldquo;你没猜错,那你去给大爷介绍介绍吧,咱把车子拉回去,然后让老高叔给做个轮椅。rdquo;
王东峰过去给白老汉解释起来。
然后王忆这边让大胆跟着老太太出去雇驴车,一辆怕是不够,因为还得买蔬菜,这样得雇两辆车。
白老汉跟没有出过岛屿的黄小花婆婆不一样,他有见识,王东峰连说带比划了一下他就全明白了。
他相信王忆,知道这青年言而有信且有正义感、同情心,所以听了王忆要给他找木匠做个轮椅把他弄的激情澎湃。
这样他无论如何都要让白老太去把那两坛白酒拿出来,说:ldquo;王老师你抱回去、抱回去吧,反正再怎么看儿子也回不来了,这两坛酒你拿回去,算我们两口子给你一点心意。rdquo;
ldquo;要不然我不能找你要报刊钱啊,你给我按现折算,我怎么好意思找你要钱?传出去我这张脸不用要了,让人戳脊梁骨说恩将仇报吧!rdquo;
王忆说道:ldquo;你那两坛酒四十八年了,这比老报刊值钱!rdquo;
白老汉笑道:ldquo;没那么值钱,我那不是好酒,是下沙大麦烧!rdquo;
王忆想了想。
还真没听说过这款酒。
大胆等人却兴致勃勃的说了起来:ldquo;啊?叔你收藏的是两坛子下沙大麦烧啊?哈哈,难怪你不怕它坏了,这酒不得六十度?rdquo;
他们给王忆介绍说:ldquo;大麦烧是烈酒,口感真一般,这是咱江南本地酒,建国前就有了。rdquo;
ldquo;那个年代三座大山压迫在老百姓头上,老百姓穷啊,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破衣烂衫,到了冬天还要去下水打渔,你想想那天多冷?是不是?老百姓们只能靠大麦烧暖身。rdquo;
ldquo;对,所以那时候的人不在乎大麦烧的口感,就要一个烈,酒越烈,喝下去身子越暖。rdquo;
民兵队里年纪最大的王祥海笑道:ldquo;其实你们没怎么喝这酒,大麦烧都是下沙人自己家里酿的,六几年开始就不让自己酿了,不好控制品质,容易喝死人。rdquo;
ldquo;这酒我最后喝的时候二十来岁,从十四五开始喝,那时候冬天跟着叔伯长辈下海去抢潮头鱼,冬天的海水真是冷得刺骨,渔汛一来,大家闷上一口大麦烧就往水里冲,那家伙是真的烈,从嘴巴烧到肚子里,身子一下子滚烫!rdquo;
白老汉说道:ldquo;对,是这么回事,而且我这大麦烧还不是现在的五六十度的工厂酿造大麦烧,我那是下沙陈家大麦烧,78度!rdquo;
ldquo;虽然大麦烧不是好酒,可我这个不错,因为我当时想着多存一些年头,我叔就说得存高度酒,低度酒存不了几个年头,于是我就一咬牙一跺脚存了最贵的陈家大麦烧。rdquo;
ldquo;一共两坛子,一坛子是十斤,那是民国二十二、二十三,嗯,反正民国二十来年的时候,一坛子陈家大麦烧要两个袁大头,别家的一个袁大头能买三坛子四坛子呢!rdquo;
听着他的介绍,好酒的民兵们也是面露惊色:ldquo;78度,这是酒精啊!rdquo;
白老太领着人赶车到来,他们开始将报刊装车。
一摞报刊不是一百份是二百份,因为早年报纸都是版面少,有的一份只有八版两大张,不过有些是七十年代的报纸,到了七十年代报纸的刊面多起来了,一摞或许就没有二百份了。
但王忆统一给十块钱,那两坛四十八年的下沙大麦烧在22年肯定是很有价值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6/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