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2/2996


请客吃饭的地方选在了县里,不过不是县里任何一家饭店,是在县渔业加工厂的食堂里进行。
海福县没有多少工厂,但这是渔业大县,自然是有渔业加工厂的,翁洲的渔业现代化工作进展在国内各地区内属于较快行列。
民兵们上了码头,然后石大寿喊话,让大家伙按照生产队为单位,排队去往县渔业加工厂。
国内多年无战事,民兵力量逐步被削减,现在是以岛屿为单位,每个岛屿有一支民兵小队,总计十二人,两名领导是组长副组长,十个组员能分成两个战斗小组。
他们排着队进入渔业加工厂,一座充满鱼腥味的厂区。
一群壮汉和青年排队走在马路上的场景还是挺少见的,路上的人纷纷扭头看他们。
大胆一行人昂头挺胸走的踏踏实实,他们统一的服装、收拾的干净,不怕被人看。
这样其他生产队的民兵就嘀咕:“穿了身三片红而已,牛什么?”
“就是,现在城里人早不爱穿三片红了,人家现在穿的确良衬衣、穿西服。”
“王老师你那里还有没有三片红了?给我留一身!”
王忆冲李岩松挥了挥手,说:“衣服没了,不过我给你们兄弟带了方便面。”
李岩松高兴的跑过来,他很自来熟的拉开王忆背包看了看,很满意:“带了这么多?这下好了,回去让我儿子吃个够。”
多宝岛上的民兵队长是丁得水,他喝道:“岩松你回来,无组织无纪律!”
李岩松混不吝,他满不在意的走回去说道:“这又不是去出任务,就是一起去加工厂而已,这有什么组织有什么纪律?”
渔加工厂是fh县工业的长子,它是建国后县里头办起的第一座工厂,当时县城规模小,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所以工厂建在了当时城区的边缘。
可是时过境迁,二十多年过去了,尽管城区发展缓慢可终究是在发展的,以至于如今厂区已经被包进城里头了。
工厂保留着五十年代的风格,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厂子砖石墙壁长了青苔、挂上了爬山虎,窗户里的铁栏杆锈蚀满满,大门里面的操场上竖着两个木制篮球架,今天风大,它们在摇摇欲坠。
厂子里面多有标语,一条横幅长旗在风中猎猎摇摆,上面写着‘热烈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60周年’。
墙上有白色油漆大字,不过油漆脱落字迹有些模煳了,写着:抓革命,促工作,促生产,促战备。
旁边还有一条稍微新一些的白色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永垂不朽!
食堂是一座红墙老建筑,像是22年乡镇厂房,只有一层但层高怕是得五六米,很高大。
易乔木已经等在这里了,看见众人后他笑着招手还特意来跟王忆握了握手说:“进去随便坐,咱们都是一起参加过斗争的同志,是战友,不要客气。”
石大章听到这话勐然来了一嗓子:“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八亿人口,不斗能行吗?”
“什么八亿人口?”易乔木的学生田军笑道,“今天刚出的报纸,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大会结束了,咱们中国人口正式迈入了十亿大关!”
听到这话民兵们议论纷纷,整体来说很高兴:“人多力量大!”
食堂里头是圆桌,擦拭的干干净净、摆放的整整齐齐,一张桌子能坐十个人,正好是每个民兵小队的队员们坐一桌,然后队长、副队长们坐另一桌。
这里面也有宣传口号,‘反对浪费、反对大吃大喝’,‘节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重要的一条道路’。
另外正对门口的北墙高处贴着一排的大红纸,上面写了一行字: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王忆好奇的打量极具时代特色的老建筑,而民兵们毫无兴趣,他们抢占位置坐下,然后拎起桌子上的茶壶一看笑了:“茶叶水。”
易乔木和两个学生、石大寿还有去天涯岛通知他们防汛的袁主任坐第一桌,他们还把丁得水、石大章等几个有名的队长叫过去,王忆自然也过去了,大胆跟他沾光,两个人都坐在了第一桌。
等到他们坐下,易乔木让大鹏岛上临时组建三个队的队长选出自己队员所在的桌子,按照当时拉歌获奖的名次来上酒。
十大元帅是个陶瓷大坛子,上面还真印着开国元帅们的相貌,一共九位大佬。
王忆他们这一桌喝的也是十大元帅,送上酒后一人一个黄瓷茶碗,直接用茶碗来倒酒。
袁主任为人豪爽,易乔木让他起来说两句但他没应,说:“易专家你来说,今天你是东家,我们来找你吃喝,哪能鸠占鹊巢?”
“是喧宾夺主吧?”田军说道。
袁主任愣了愣,尴尬的笑道:“对对,喧宾夺主,哈哈哈,我没有文化闹笑话了。”
石大章有心想给他找个台阶,于是热忱的笑道:“我也没有文化,所以我没有多嘴,老话说的好,多说多错、不说没错……”
他本家哥哥石大寿一听这话要炸毛了,赶紧在桌子下踢了他一脚。
易乔木自如的站起来喊道:“同志们、同志们先静一静,听我这个老头子说句话,让我说句话!”
可现在上酒了,民兵们都在争抢酒水,特别是丁得水的预备队民兵,大家都怕少喝了,这会在吆喝着使劲往茶杯里添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2/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