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1/2996


晴空湛蓝。
他们结伴去码头,这时候码头上停靠了一艘大机动船,本来在码头上修船修码头的妇女和老汉正在船上忙着搬东西。
王向红快步走上码头道:“袁主任是你来了?怎么回事?今年的第一轮台风过来了?”
一个穿着红背心的黑汉子站起身,他抹了把汗水道:“对,王支书过来了?对,台风来了,快到咱东海了,现在正在小鬼子那边。”
“我们上午得到通知,然后挨个岛屿给你们送通知,同时给你们送防汛物资。”
王忆凑上去看了看。
送来的防汛物资挺好,有麻袋、有尼龙绳、有自带发动机的抽水机还有绷带、止血药、感冒药等杂七杂八的物资,其中赫然有粮食,这点来看国家对渔民还是挺关心的。
王向红递给袁主任一根烟。
袁主任看了看笑道:“呵,好家伙,红塔山?我在公社听你们生产队现在发展的蒸蒸日上,却还是小看你们了,让你这样的老家伙舍得给烟卷,看来你们生产队是发大财了。”
王向红笑道:“发什么财?我是尊重你,所以把省下来的烟卷给你吃,要是你们那个肥主任来你看我给他什么吃,我给他妈个逼的白眼吃!”
船上有防汛办的人,袁主任打了个哈哈把这个话题给转移了,他谈起了这次的台风汛情:
“这次台风的编号是8217,叫欧文,挺厉害的,它是强热带风暴,上午我们接到中央气象局消息的时候,它的中心气压是990百帕,风速增强到了每秒25米。”
“这么厉害?”王向红面色凝重起来,“看来咱外岛要打一场硬仗了,它最大风力能有几级?”
袁主任掏出个小本来看,:“我们出来之前是9级,7级风区半径是320公里。不过有小鬼子挡一挡,这个风应该会减弱一些。”
“从早上的时候开始它是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朝咱们国家移动,预计明天开始影响咱们翁洲,后天会正式登陆咱们这边。”
王忆问道:“天气预报的专家有没有估计这次台风会对我们地区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袁主任道:“影响是老一套的,主要就是海上大风和海面风浪,所以千万不能出海了,然后还有外围螺旋雨能带来的局地性降水,这下子能缓解一下咱地区的旱情。”
王忆问道:“今年翁洲地区比较旱?”
他想起了夏至时候王向红的那几句谚语,看来老祖宗们的生产总结还真是正确。
王向红也再次重复一遍:“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今年芒种夏至都没有雨,我就知道会有旱情。”
袁主任道:“所以你们省着点水,你们岛上淡水资源紧张,不过你们岛上没有农田还行,我跟你们,多宝岛等几个农田多的生产队为了争夺水都干架了!”
王向红抽了口烟叹了口气:“碰到旱年哪年会没人为了争水干架?我倒是希望我们也有机会跟人家为了争水干架,可我们岛上没有那么些农田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外人都以为渔民面朝大海有数不尽的渔获可以捞取,开局一条船剩下全靠捞,然后就能过上春暖花开的日子。
殊不知渔民很羡慕农民。
现在还好,科技进步了,国家可以监测海上天气变化,放在以前渔民哪能确切的知道台风海啸之类的天灾什么时候来?又哪能知道来的是什么级别该怎么防护?
建国之前每一次台风都会带走好些人命——海上打渔的船碰上烈度台风肯定得船翻人死,另一个岸上的人家也不安全,船毁家破的事时常发生。
那时候渔家穷,一旦没了船没了房子这真是破产了,渔民只能被逼上绝路。
所以在渔民看来农民的处境比自己好的多,有农田,只要舍得出力那就有粮食可以吃,而且不像他们这样害怕台风海啸。
当然这种事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农民日子就好过了?像今年这样是旱年,不少农民要饿肚子!
防汛用品被送到,袁主任扔掉烟蒂对王向红挥挥手要去水花岛。
王向红跟他告别,然后对王忆:“赶紧大喇叭广播一声,让社员们准备防汛。”
王忆道:“上午出去上工的那么多人呢?他们……”
“他们不用担心。”王向红安慰他,“台风来的没那么快,现在党和国家设立了天气预报站,台风出现后就会发现,于是咱渔民有了防备的时间。”
“刚才你也听见袁主任的话了,台风明后天才会影响到咱这里,今天海上没什么事。”
他们结伴回到大队委,一进办公室里头十好几个人凑在照片前指指点点:
“……哈哈你看我,我当时在抠鼻子,我不知道王老师在拍咱。”
“秀芳沾光了,她正好跟小秋老师站在队伍外面,给她拍了个正好……”
“行了行了,”王向红进来拍拍桌子,“什么时候还在这里看照片?赶紧回去吃饭,吃了饭下午不用上工了,集体准备防汛。”
社员们很冷静:“来台风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1/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