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0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4/2996


徐横说道:“不要紧,我来跟她谈谈我家不在外岛,现在我是在这里工作还有找我们班长的家属,算了,王老师你放心吧,我自己就把事给办妥了。”
“再说,我们两个才刚认识,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我们继续认识认识吧,说不准我们脾气不相投,不适合当两口子呢。”
王忆觉得这话挺有道理。
徐横这人脾气火爆倔强,石红心这姑娘看起来也是个泼辣有主见的人,他们俩性格确实不太相合。
这点他要夸夸自己,我王某人脾气最好了,小秋说啥就是啥。
当然主要也得夸夸小秋,小秋啥都不说…
夏天就是热,这样雨后夜晚湿气大,当天夜里海上放了大雾。
第二天王忆出门看,朝阳已经升起,可却看不清踪影只能看到东方一片红彤彤,海上、岛上白茫茫一片,如同天上垂下了白纱慢,将大海和岛屿都笼罩起来。
海风吹过,白雾婀娜飘逸,码头上渔船若隐若现、天涯岛半山腰起景色朦胧,半座山峦藏于海雾中,仙气飘飘。
这真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海上的雾气白蒙蒙、湿漉漉,越往远处看越是浓郁,好像是视野尽头那天海相接处弥漫出来的,大片的海域、好几座的海岛,如今都迷蒙不可见。
白云不见,只有白浪涌上沙滩,翻涌的浪花带起更多的水汽,风吹的水汽顺着山石飘荡,就像是海雾爬过山坡涌进了渔家。
这下子看不见早上的袅袅炊烟了,但雪白的海雾四处弥漫,又好像四处都是炊烟。
学生们说说笑笑的带着书包进课堂,他们放好书包拿出碗筷,然后又说说笑笑来排队。
统一的海魂衫、绿军裤,统一的小白鞋、回力鞋,还有统一的红领巾,这样的队伍整齐又有活力。
早上吃油泼面。
油是之前漏勺熬猪肉熬出来的猪油,面是特等粉调和玉米面、地瓜面后组成的混合面。
一人一碗面条,再往上舀一扫加入酱油和葱叶的葱油,学生们特别满意。
宋大姑跟着王向红进大队委,也顺便看到了学生们的穿着和排队打饭的姿态。
肖大丫吃惊的问:“外面人传的都是真的,你们学生给发校服、发鞋子还管饭?这吃的是啥?呵,油泼面条呀。”
王向红心里得意、脸上不动声色,说道:“嗯,每天早上变着花样吃,好的时候吃炸油条,昨天早上吃玉米面粥配熏鸡蛋—一一人一个鸡蛋!”
“这么好?娃娃们的生活水平也太高了吧?赶得上公社的干部了。”宋大姑比肖大丫还吃惊。
她不像肖大丫母女那样只固守一隅,她因为要给青年们介绍对象所以隔三差五就要在外岛各个岛屿、生产队上跑,见多了学校学生,可从没有见过天涯岛这学校这么好的生活。
王向红说道:“你不相信你随便去问个娃娃,我们不至于为了骗人去叮嘱娃娃们瞎说吧?”
“这不能这不能。”宋大姑急忙摆手,“不用去问我也信,你王支书的话就是金科玉律,
你的脾气咱县里领导都知道,不撒谎,有啥说啥。”
“58年公社领导让生产队报一年的渔获,说让报的多一些,我们岛报50万斤,水花岛更厉害报了个100万斤,就你给你们生产队报了个10万,说连带着渔汛平均下来一天三千斤渔获也很难,这事我还记得清楚呢。”
提及过往,王向红嘴角露出笑意。
他为自己从不弄虚作假的性子感到骄傲。
这辈子他做人做干部有诸多的不足,但他不亏心,不管面对谁他都可以说一句他或许做的不好却已经尽全力了。
太阳渐升、阳光渐烈。
海雾开始潇洒,它们逐渐的聚不成形,海风一吹散成一团团,海面上的雾气散的最快,然后有些海雾被吹到了海湾里、山坳里,像白云落下来。
王向红在喇叭里进行指挥,社员们有序的行动起来:
有的强劳力拎着吃食、扛着渔网,摇橹出海捕鱼;
有的强劳力带着铁锨、挎着篓子出海去红树岛挖淤积的腐殖质当肥料;
有的轻劳力则拿着锄头去农田里劳作;
还有的弱劳力去修补渔网、修补渔船。
整个生产队像一台机器一样运转,井然有序,生机盎然。
王忆又带回来红线绳,秀红和春红两人来领绳子。
王东喜给她们发绳子,说:“这次使劲编吧,多编点平安结,过两天再去市里卖,再卖上一批赚上一笔钱给咱社员发分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4/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