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第19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1/2266


这也算是各有各的道理,对的和对的争论。
荆小强觉得自己又没去老校区蛊惑人。
这种事情人心所向、顺其自然呗。
总之他这趟回来之后,军艺派人过来担纲的《雪原谷》歌舞剧已经排得差不多,和沪戏版本各有特色,戏曲系主打参与的《美猴王》也初见轮廓准备试演。
感觉沪戏这两年的光环全都是荆小强带来。
自诩为戏剧学院根红苗正的表演系、导演系这些老专业的领导、教授还是很失落,正好老穆不在,没人压场子,就有些不满的言论各种散播。
总之也没想过,荆小强来之前,沪戏在沪海高校里什么都不是,连音乐学院都稳压沪戏一头,现在沪戏到全国都算是名校。
看看这两年报考踊跃程度,已经超越平京同行。
却只会盯在自己专业那点鸡毛蒜皮得失上。
各专业联合加强了考勤,严管各种老校区往新校区溜达的恶习。
无形中划出分界线来。
可荆小强这会儿的光芒,哪里是这点校规能遮挡住的。
哪怕他自己成天蛮低调了,架不住风头太劲。
袁学姐抓住机会过来给荆小强做的专访,终于在沪海电视台播出了。
嘭的在沪海地区刷屏!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电视就是最好的日常媒介。
电视台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这个节点到来,但还不知道技术、政策的发展走向。
袁嘉准备了好几痘痘都熬出来几颗,终于张罗着对荆小强做了他成名以来的第一次正式访谈。
真是看在自家人还差点有露水关系的份上。
当然袁嘉也很慎重,充分征求荆小强的意见,在哪录,能谈什么愿意谈什么,都按照他的态度来。
最后选了“太平轮”的后甲板,装修队正在对整条船内装修成餐厅,特意停下施工,一起旁观了漂亮的电视台女主播给大明星做节目。
就很快,个把小时录好,袁嘉深深的给荆小强鞠躬,带回台里剪辑报审。
然后很快就播出。
据说电视台那边有的是根红苗正、有背景,更有名气的主持人想接过这个采访申请,荆小强一概婉拒。
两年过去,袁嘉瘦了,也有点大头娃娃的意思,但完全洗去青涩,一身藏青色小西装配月白绸打底抹胸,时尚又端庄,哪怕这时代大多数观众还只能守着14寸的电视机屏幕,但都会觉得眼前一亮,
但也掩盖不住荆小强的造型,据说好多电视机前的观众,一看见他露面就欢呼!
这个年代还比较少见的外景地访谈,两把临时从船舱装修现场做出来的白色方形皮沙发,简洁时尚,碧空万里还能看到些外滩的远景。
江风吹过,女主播的发丝轻飘,荆小强潇洒随意的短袖衬衫,绷紧的袖口还有里面t恤卷出来的边,力量感十足又有莫名的时装味儿,据说节目播出整个沪海乃至全国都开始逐渐流行这种内t恤,外衬衫,探后袖口卷一下的穿法。
从青歌会成名,电影火遍全国,高校人人熟知,三届春晚每场都让人难忘的节目,除此之外的荆小强从来没有公开接受过采访。
再大的场面,都是打卡下班赶紧走人,最不喜欢在镜头前搔首弄姿的说些冠冕堂皇的话。
所以也形成了观众需求,电视报推出节目表,强调有对荆小强的独家采访,都不需要多宣传,到处都好奇的在扎堆观看。
袁嘉还是有熟人之间的优势,不需要过多寒暄就能长驱直入:“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沪海电视台的专访,您是上周才从国外巡演回来吧?能给我们介绍下大概的巡演情况吗,观众们都很好奇。”
荆小强掰手指:“我们从去年十一月有三十二位歌舞剧团成员一起奔赴hk演出……直到上周我们有十来人一起从罗马回到沪海,陆陆续续其他人都如同种子一样撒播在世界各地的艺术殿堂,传播我们的歌舞剧同时,也充分吸收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袁嘉就不会用那种崇拜爱恋的眼神目不转睛的盯着荆小强,很有专业范儿的表情配合全程表述,最后才做个俏皮的鬼脸:“曾经我也是你初创歌舞剧团队的第一拨儿成员,如果我没有选择做电视主播,现在没准儿也能跟着大家去看世界了,有一点点小遗憾呢。”
观众们肯定都哇,怪不得荆小强会破天荒接受这个女主持人的采访,原来也是他的人?
据说袁嘉就凭这句话,在沪海台领导间的口碑权重都高了不少,后来凡是涉及到荆小强或者艺术类、影视类、歌舞类的工作都容易让她出面。
因为荆小强接得好,笑着抬起手臂唱上了!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话说这种外景地收音,没点功底随便唱歌多半是荒腔走板,但在荆小强这里就是荡气回肠的厚重磁性,观众们忍不住把电视机音量都调大了。
却看见荆小强稍稍让开点自己角度,露出他这边的卢家嘴大工地,其中那座后来全国闻名的电视塔已经有了半截雏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1/22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