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1086


“形势危急,还请太后速发援军为陛下解围!”
听到信使的禀告,华盖殿内群臣一片哗然,皇太后孙氏更是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没有昏厥过去。
二十二万亲征大军,还有大同、宣府等九边重镇的驰援,这才出征多久就伤亡惨重,连皇帝都在土木堡被围。
战前哪怕预料最坏的结果,可能都达不到这种程度。
“那成国公如何,有他的消息吗?”
沉忆辰转而朝着信使问了一句,虽然他派了武锐率领骑兵驰援,但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没有谁敢保证能改变历史格局,让成国公朱勇活下来。
“小的不知,目前成国公部伤亡不明,公爷也是生死未知。”
听到这个回答,不知为何沉忆辰心脏咯噔勐跳了一下。
土木堡,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331
土木之变
(二合一)===
“太后,遭逢陛下危难,臣愿领军前往土木堡驰援!”
孙太后跟满朝文武还在震惊之际,沈忆宸就已经缓和了心境,转身拱手请命。
土木堡不仅仅是明朝国运的转折点,更是朝廷势力格局的洗牌点。
不管是为了宣大跟亲征军数十万将士,还是为了九边重镇数百万百姓,甚至是为了自己以后掌控朝局,沈忆宸都不可能错过这个历史节点。
让沈忆宸领兵驰援?
皇太后孙氏听到这个请命,哪怕此刻内心已经慌乱不已,依旧没有立马答应下来。
后宫女子就算没有摄政经历,终究还是能耳濡目染点朝廷权势纷争。一旦答应让沈忆宸领兵驰援,就相当于正式承认了他领军赴京的举动,并且还在官方层面授予了他统帅权!
别说孙太后对沈忆宸并不放心,认为此子有谋逆犯上之举。就算是个绝对信任的忠臣,五六万大军交付到他手上,还是在京师要害腹地,恐怕都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孙太后无法当机立断,自然有人帮她下定决心。
“太后,土木堡乃高岭,一旦宣府烽燧防线被鞑虏攻占,此地就变相成为了绝境,为了陛下安危还请迅速调兵驰援!”
一直默不作声的内阁大臣陈循,此刻终于站了出来发声。
内阁首辅曹鼐随军出征,那就意味着陈循不管有没有足够的资历,他就是目前紫禁城排在首位的阁老,代表着明朝内阁的站队。
皇太后不喜沈忆宸也好,阉党想要问罪沈忆宸也罢,宫廷之争不能影响到天下大势!
现如今皇帝塞外被围,如果出现了什么三长两短,对于明帝国是个无比沉重的打击,严重甚至会让整个北方防线崩溃,重蹈当年赵宋衣冠南渡的覆辙。
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驰援解围,而最近跟最有实力的援军,便是沈忆宸率领的福建跟山东兵马!
“陈中堂所言甚是。”
前面同样保持着旁观姿态的礼部尚书胡濙,出列赞同的陈循的建议。
当年明宣宗托孤五大臣,还活在世上的仅剩下英国公张辅跟礼部尚书胡濙。
英国公随军亲征后,胡濙的资历跟地位在朝堂上无出其右,他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
“成国公部兵败,代表着陛下的亲征军丧失了机动力量,没有外部兵马驰援的话,很容易被瓦刺骑兵一路追杀。”
“家国为重,望太后主持大局。”
胡濙没有点明让谁去驰援,但这种局势下就是默认沈忆宸领军。
明朝前中期的派系斗争,与明朝末期的党争本质区别就在于,哪怕斗得再怎么厉害,家国天下还是被放在了底线之上。
诸如王振这样的阉党得势,都没有大肆打击文官集团跟勋戚集团,仅仅是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地位。
而后期什么楚党、浙党、东林党,是真正的党同伐异,不允许政治对手在朝堂上有任何的生存空间。
听着阁部大臣的进言,皇太后孙氏心中依旧犹豫不决,她担心自己儿子会出意外,同样担忧沈忆宸这种人会趁势而起。
“太后,国难当头,还请早下决断!”
于谦等了一会儿见到孙太后没有出声,于是站了出来催促一句。
京师剩余守备军,加上各府衙役都不足两万,你不让沈忆宸率军驰援,难道还想等着外地班军赴京吗?
“太后,请早下决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