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9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0/1086


很可惜,临时垂帘听政的孙太后,并不是那个合格的当权者。
“呵,无召领军赴京的犯上之举,硬被你给说出理来了。”
“难怪皇帝会看重你,真是生的一张好嘴巧舌如黄!”
孙太后此言一出,在场很多朝臣脸色都变了,甚至就连郕王朱祁玉,都忍不住朝着珠帘方向看了一眼。
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你再怎么不喜欢沉忆辰,好歹顾忌一下他身后驻扎的数万大军。
改朝换代是不可能的,但搅得京师天翻地覆,几率还是很大的。
“太后,沉提督忠君报国并无二心,还请慎言!”
面对孙太后的咄咄逼人,站在一旁兵部侍郎于谦,终于忍无可忍站出来为沉忆辰辩解。
毕竟是他领旨召令沉忆辰入宫,如果变成了一场问罪的鸿门宴,那么于谦就成为难辞其咎的“帮凶”。
冤枉忠良这种事情,于谦做不出来。
眼睁睁看着沉忆辰被太后质问逼迫,于谦同样不会为了明哲保身,而选择冷眼旁观。
“太后,通政司积压奏章内,确实有沉提督的上疏。”
“为君分忧,乃臣子本分,不能轻易断定为犯上之举,还请太后海涵!”
不仅仅是于谦站了出来,礼部侍郎钱习礼,同样毫不犹豫的帮沉忆辰站台。
座师身份,天然与门生绑定在了一起,以往钱习礼无心仕途更不想屈尊讨好王振,多次上疏皇帝乞骸骨。
现如今遭逢多事之秋,致仕回乡已然不可能。那么在其位当谋其政,自己学生一定要保下来,谋逆犯上这桩罪名坐实没人背的起!
钱习礼的话音落下,阁臣高穀紧接着出列道:“臣赞同少司马跟少宗伯所言。”
“常言道事缓从恒,事急从权。沉提督从福建千里北上,听闻陛下战事不利,急切之下有些许逾矩可以理解,不应过于苛责。”
兵部、礼部、内阁三方大老站出来力挺沉忆辰,这下让很多观望的朝臣们,终于有了底气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臣附议中堂所言,还请太后多多见谅。”
“臣同样相信沉提督!”
望着殿下朝臣纷纷出列表态,并且像于谦还用了“慎言”这种带着些许不敬的词语,珠帘背后的孙太后脸色可谓是铁青。
想当年太皇太后张氏摄政时期,满朝武勋戚在她面前无一不是毕恭毕敬,轮到哀家垂帘听政,就看着好欺负吗?
孙太后这点想法还真没错,殿内武大臣的心中,她确实是看着比较好欺负
太皇太后张氏辅左幼主继位,摄政期间长袖善舞,重用贤臣军国大事处理的井井有条。
更为重要一点,朝中宦官、官、勋戚武将三方势力,被巧妙的压制在了一个平衡点,互相制衡互相监督没有任何一家独大。
皇太后孙氏没有任何朝政经验,唯一知名点的事例,是挤掉明宣宗元配胡皇后上位。明朝这群在太礼仪事件之前,连皇帝都不怎么鸟的大臣们,怎么可能服气一介女流之辈?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皇太后终究差了点意思。
与孙太后一同面色铁青的,还有阉党成员奈亨、王佑等人。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沉忆辰无召领军赴京,这种堪称实锤的“谋逆”举动,现却在朝臣嘴中变成了忠君爱国事急从权。
塞外传来的军情,不过是恭顺侯吴克忠部遭遇不测,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帝率领的亲征军大败,需要哪门子的事急从权?
阉党几人互相对视了下,明白这种机会下要是做不到趁他病,要他病,那沉忆辰日后在朝中就真的无法无天了。
于是乎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站了出来,面无表情的说道:“陛下安危乃天子亲军职责,沉提督是不是有些越权了?”
有了马顺带头,户部侍郎奈亨立马接话道:“缇帅所言甚是,沉提督仅有提督福建兵马权限,何时能在京师腹地私自调兵?”
“没错,漠北战事些许小败不影响到大局,陛下率领数十万亲征军将士荡平鞑虏指日可待,何需沉提督千里迢迢从福建奔赴京师勤王?”
都御使王,更是出列补充了一句。无论沉忆辰找到多少理由,程序上的不正义始终没有办法绕过去。
黑的说不成白的,无召赴京看你怎么圆!
阉党成员站出来质问,让华盖殿一时间陷入沉默。
皇太后孙氏可以不给面子,阉党很多朝臣却不敢得罪。
原因很简单,等到明英宗朱祁镇班师回朝,孙太后就得回到后宫中颐养天年,对朝政大事没有丝毫的影响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0/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