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8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8/1086


两人互相说着一些恭维道贺话语,实则脸上都是皮笑肉不笑,等待着对方去跟王振拼个你死我活,好坐收渔翁之利。
完成与喜宁的利益分配后,沉忆辰就马不停蹄的赶往福州港,开始全力督造下番海船,以及分配人手给邓茂七,让他去填补与倭寇的海上走私贸易空缺。
如今有了大明宝船舰队为后盾,整个海域都是沉忆辰说了算。只要没有遭遇到恶劣海洋气候的影响,不出意外倭寇的白银将源源不断流往福建,提前开启明朝中后期的贸易顺差。
与此同时,沉忆辰还着手改革福建卫所军队,把后世的一些先进军事观念融入其中。比如建立起军校雏形的讲武堂,来培养中低层武官的组织力跟执行力,使其朝着更为职业化的军队方向发展,而不是以往的半兵半农。
另外还把传统的行军参谋、军师等等职位统合起来,成立了战略参谋部,任何战争部署均要通过参谋部制定计划,杜绝以往主帅脑子一热,各种随意下发军令,指挥混乱的一塌湖涂情况发生。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便是沉忆辰成为了福建讲武堂的第一任山长。哪怕再怎么事务繁忙,他都会想办法抽出时间,去给卫所军官们“上课”。
熟知后世历史的都知道,某种意义上来说校长的身份,其重要性跟影响力,甚至是不输于一军主帅!
就在沉忆辰一切安排步入正轨的时候,遥远的漠北王庭,已经被封为蒙古太师淮王的也先,看着瓦刺使团带回来的朝贡回赐,听着他们受到的明国“羞辱”,脸上神色可谓是铁青无比!
要知道瓦刺之所以还当小弟称臣,就是为了从明朝这里获得丰厚的朝贡赏赐,以及开放边境贸易。
现在小弟当了,使臣叩拜了你大明皇帝,结果回赐的钱财却没有到位。
算上两千多人的出使费用,朝贡这笔买卖居然还史无前例的亏了!
更为离谱的是,早先明朝派往瓦刺的使臣,还宣扬过明朝皇帝打算跟瓦刺联姻,从宗室中选一妙龄公主嫁给也先的儿子。
要知道明朝不管仗打的多烂,受到宋朝靖康之耻的阴影,无论民间还是朝堂,那是打死都不可能接受和亲这种事情发生,自然使臣说的什么联姻,纯属喝多了胡言乱语。
但问题是也先当真了啊,就连聘礼都送到了京师,结果被告知压根没这回事,可想而知是多么大的羞辱!
当初还未统一蒙古,没有实力去跟大明开战,蒙古太师也先只能咬牙认了羞辱。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蒙古铁骑纵横北疆万里,相反你大明深陷南疆土司的战争泥潭,凭什么还在我面前装大哥?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管是为了找回自己面子,还是为了找回蒙古的场子,太师也先都决定给大明来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再度感受下草原铁骑的刀锋!
于是乎蒙古的战争机器启动,四路信使分别前往辽东、赣州(张掖)、宣府、大同,开始厉兵秣马准备发动进攻。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更何况是对付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太师也先为了这一刻,从接替父亲成为瓦刺部首领那一天起,已经足足等待了快十年。
曾经大元失去的中原花花世界,是时候将再度回归到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下!
===314
辽东攻势
(二合一)===
正统十三年三月初八,沉忆辰站在一艘宝船的甲板上,吹拂着从海面刮来的寒风。
距离喜宁返回京师已经半年有余,这段时间里面沉忆辰挟平叛之威,堪称全面接管了福建军政大权。
惩庸官、分田地、造宝船、通航道
可以说每一桩措施,都极大的改善了福建布政司民生,当去年秋粮收上来的时候,甚至还超过了暴乱之前的税收额度,代表着战争的影响已经逐渐远去。
同时沉忆辰在去年冬,还收到了来自朝廷的圣旨,内容言词极尽赞赏!
兵不血刃的平叛成功,可以说缓解了朱祁镇军力财力上的燃眉之急,同时还避免大明王朝陷入三线作战的危机,匡扶社稷之功怎么夸奖都不为过。
并且朱祁镇还在圣旨中明示,等待沉忆辰督造完下番海船返京,加官晋爵那是必须的,身穿绯袍踏入四品大员行列指日可待!
如果时机成熟的话,沉忆辰甚至还有机会官拜殿阁大学士,等待朝廷大臣廷推后,入阁拜相可谓是一步登天。
反正皇帝朱祁镇大饼是画好了,就看沉忆辰事情办的漂亮不漂亮。
对于这些未来的封赏,可能是在意料之中的缘故,沉忆辰表现的很澹泊名利。他更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朝廷的军报上面。
靖远伯王骥四征麓川仗打的很艰难,战事陷入了焦灼之中。可能后世很多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认为大明是一群菜鸡,打个西南土司四次都打不下来。
事实上并非如此,麓川政权经历过数代土司的发展,几乎可以把它看作明朝的高句丽。想想看隋唐两代,为了灭国高句丽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就能明白为何明朝始终难绝后患。
其实征讨麓川最大难点,还不在于军事力量上,而是地形太过于复杂!
靖远伯王骥的大军,要在缅甸的丛林地带,史无前例的穿越尹洛瓦底江大金沙江天堑。然后在思任法潜逃之下,还得翻越后世印缅边界的帕特凯山,要知道这可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支。
最终劳师远征追杀到印度的阿萨姆邦边缘,距离京师可谓是真正的万里之遥。
后世清朝乾隆皇帝,缅甸边界打个不胜而胜的清缅战争,还厚着脸皮吹嘘为十全武功。相比较之下,明英宗朱祁镇真是土木堡一失足成千古恨,否则打到印度边界再怎么滴也比“十全武功”强吧。
常言道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宜悬头藁街汉长安街蛮夷邸,以示万里!
明之王骥,做的何尝不是把番邦蛮夷屠为九郡,头悬北阙之事?
征讨麓川战事不利,加上蒙古大军的威胁,让明英宗朱祁镇心态有些急了,迫切的想要尽快结束西南战争,集中大明全部军力来应对蒙古的攻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8/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