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1086


有若回答:“为何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
鲁哀公说:“十分抽二都不够用,还去实行十分抽一?”
有若回道:“如果百姓用度充足,国君怎么会用度不足呢?如果百姓用度不足,国君又怎么会用度充足呢?”
八股文想要写得好,就必须把四书给扎扎实实的全文背诵下来,否则你不了解出题的前因后果,单单看截取的这段对话片段,是无法破题的。
不过很多时候就算知道了全文内容,想要破题精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沈忆宸就是如此。
单从字面内容来理解,这就是鲁哀公跟有若关于民生问题的讨论。提出身为统治者,利益得与人民利益保持一致性,只有让民众利益得到保障,统治者个人利益才能得意满足。
通篇所指向的方向,其实就是孔子的“仁政”思维。
但问题出来了,又该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出来,代入圣人哪句言论合适呢?
另外还有更重要一点,这不是李庭修或者林震这样的先生考校,你只要解题精准,写的漂亮就行了。
这是县试,将由主考官周知县来评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风喜好不同。也就意味着在答的精准之外,还得对周知县的胃口,否则不一定能得高分。
这就是八股文章难的原因,很多时候不仅考虑文章,还得考虑人心。
犹豫许久,沈忆宸终究还是下笔了。
破题的第一句,他写下了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如果在下的百姓已经富足,那么在上的国君也就自然会富足。
这道考题的核心思维,沈忆宸判断出来两点,第一点是国君应该关心民众疾苦,第二点就是藏富于民。
本来沈忆宸破题思路,是接近于第一点的,但是后来他想了想,国君关心民众疾苦这条思路,不太像是县试考官要表达的东西,更像会试选取国之栋梁,才会要求的思维方式。
所以他选择了藏富于民这条思路。
既然有了方向,那后面的承题、起讲等等文章,对于沈忆宸的难度就陡然降低。
因为现在的四书内容,已经如同刻在了沈忆宸脑海之中,说倒背如流可能夸张了点,但滚瓜烂熟应该大差不差了。
所以八股文也有这点好,就是不需要太多自己的表达文字,只要记忆力足够的好,总能再四书或者注释中,找到合适的句子来代入进去。
有了第一篇破题,第二篇四书八股文,也就水到渠成了。沈忆宸完全进入到了应试状态之中,全程奋笔疾书,没有关注外界变化如何。
到了最后的五言六韵诗文,那更是不成问题。
这倒不是说沈忆宸诗文多么厉害,能轻松写出来,而是试贴诗反正也不关键,随便写对了格式凑合一下就得了,不影响大局。
当沈忆宸把所有考题写完,抬起头来下意识想要环顾一下四周,却除了青砖黑瓦,压根就看不到其他学童的情况。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沈忆宸立马开始誊抄起自己的试卷,要知道古代科举卷面整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越是等级高的考试越看重。
誊抄过程中,手可千万不能抖,错了个字涂改的话,印象分会大打折扣。如若运气不好碰到个严格要求的考官,看到错字直接把你试卷给毙了,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当然,县试这种学童级别考试,对于卷面整洁度要求没那么严格,稍微有些涂改错字也是能接受的。
但是为了尽可能获得高分,沈忆宸整张试卷都写的工工整整,再加上他那一手标准的台阁体,看起来颇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誊抄之后沈忆宸也没有墨迹,直接就起身打算提前交卷。想着看是不是能跟主考官周知县搭上话,缓解一下之前的误会。
万一真要因为一个“小友”称呼,把自己试卷给毙了,那得多冤种啊……
起身之后沈忆宸走出号舍,巡查的兵役们看到他手上拿着试卷,知道是要提前交卷的,也就没有过来阻拦。
借助着交卷的时机,沈忆宸也好奇看了几眼其他学子的状况。有如同自己一样挥洒自如的,也有绞尽脑汁,看着试卷满面愁容的。
甚至沈忆宸还看到了两间号舍里面的学子,干脆就趴在桌上呼呼睡着大觉。也不知道拥有怎样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这种场合睡的如此之香。
另外沈忆宸还在号舍的“黄金地段”,看见了朱庆宇的号舍,估计是因为同在成国公家塾队列的原因,两个人相距的其实并不远。
这小子一只手撑着下巴,另外一只手在砚台里面磨着墨。试卷上除了几个大字,其余一片空白,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发呆状态之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沈忆宸从面前走过。
不出意外的话,下一届江宁县试,还能再看到这小子赴考。
江宁知县周顺坐在考舍最上方的主考位上,眼神时不时的扫视着四周动静。除了防止有喧嚣作弊之外,还有就是防止哪个学童生火做饭引起火灾。
不过县试毕竟只有短短一日,只要脑袋正常的,都不会带生食进来。甚至如同沈忆宸这样快速写完的,连吃食都不需要,中午时分就走人了。
“县台大人,下官看到有一名考生走出了号舍,不知道今年是谁第一个交卷。”
同考官江宁县丞,看见沈忆宸的动静,朝着周顺说了一句。
“喔,才中午时分,谁答题如此迅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