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7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5/1086


仅靠严加防守这点支持力度压根不够,必须得拿出点实际性的军事力量支持。
“公爷,现在李达与张祺等人,可在京营中还称职?”
“还不错,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晚辈有个不情之请,恳请公爷调任李达等人到辽东都指挥使司任职。”
明朝辽东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政机构,它并没有如同其他十三省一样,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名义上是归山东布政使司管辖。
可问题在于,明朝地方政府三权分立,三司是平级单位,互相不统辖,山东布政使司压根就无权管理辽东都司。
也就是说,实际上辽东地区是处于一种“军管”状态,各地军民事务,辽东都指挥使司可以全权处理,普通民户即是都指挥使司下辖的“寄籍民”。
哪怕正统朝期间设立了辽东巡抚一职,却没有建立起配套的文官体系,更没有建立起实质州县行政区域划分。靠着一个光杆司令巡抚文官,想要全权节制各地卫所军政事务,想想都不可能,大权依旧掌控在都指挥使司的手中。
而辽东都指挥使,可谓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李达等人一直想要金戈铁马征战沙场,不如趁此机会满足他们的愿望,并且还能放在辽东掌控军政大权当做奇兵。
未来就算没有办法阻止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沉忆辰能拥有辽东的军力,去改变结果的走向。
大明两京十三省,没有任何地方比辽东都司更为合适的了。
“你想要通过李达等人,掌控辽东都司?”
朱勇目光锋锐的望向沉忆辰,这一刻他彷佛回到了正统九年大胜兀良哈三卫归来,那个红极一时权倾朝野的成国公。
沉忆辰仅在一年之前,便拜托自己把李达等人,从京卫指挥使司调任到五军都督府下辖的京营里面。现在又恳请自己,把李达等人调往辽东,意图简直是呼之欲出。
自古武将,只有在战争之中,才能建功立业执掌大权。沉忆辰调任自己人过去,很明显他有着更大的企图!
听着成国公的反问,沉忆辰澹澹点了点头承认了下来。
身为武将勋戚,可能没有人比成国公更懂军权在手的意义。为何明朝后期勋戚会成为吉祥物,在执掌朝政的文臣面前毫无存在感,连带武将地位都急剧下降不如狗?
土木堡之变仅仅是助力,真正的原因在于正统朝之后,勋戚几乎不再亲自领军,更无建功立业的机会。
没有实际权力的武勋,谁会把你放在眼中?
“好,我答应你!”
成国公朱勇没有丝毫的推辞,相反他对于沉忆辰的权力欲望与野心,眼神中还流露出一丝欣赏的神情。
毕竟在勋戚集团的眼中,沉忆辰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文臣,以文官掌武事,才是他仕途最终的归宿!
对于成国公朱勇个人而言,想要如同魏国公一族那样,达成一门两爵的极致尊荣,军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漠北鞑虏,便是沉忆辰拜相封侯的青云梯!
“谢公爷。”
沉忆辰拱了拱手,然后继续说道:“如无要事,那晚辈就先行告退。”
“嗯,你出去吧。”
哪怕与沉忆辰这个儿子之间,已经达成了事实上的默契,可双方依旧无法拥有父子间的亲近。
《青葫剑仙》
“是。”
沉忆辰再次行礼,便转身离开了房间。
……
沉忆辰这边与成国公朱勇,布局着辽东战事,另外一边紫禁城文渊阁内,内阁“首辅”马愉正召集了数位身兼翰林官衔的阁臣,以及现任翰林掌院钱习礼跟翰林侍讲学士倪谦等人,商讨着关于正统十二年经延讲官的名单。
另外吏部天官王直,同样列坐席中,等待着最终商讨结果。
因为按照条例规定,经延讲官需由吏部、翰林院共同推举,再具名陈奏由皇帝钦定。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经延讲官必出翰林院,几乎跟吏部搭不上什么关系。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吏部天官王直就是走个过场,然后在上疏上联个名。
推举经延讲官,某种意义上就是推举帝王师,更是未来进入阁部的一张入场券。
包括马愉本人在内的数位阁臣,当初都是这么一步步升迁过来的,意义非同小可需着重考量。
不过这一次到场的众多阁部高官心里面却很明白,讨论的重点其实并不是什么经延讲官,而是沉忆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5/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