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6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0/1086


确实仔细一看,明朝有史以来还未有过这等工程效率,就算沈忆宸办事能力超越一众官员,终究还是有个上限存在的。
这大半年的河工成就,已经突破了上限!
想要验证沈忆宸奏章是否属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人前去查验。
只见阁臣高穀再次站了出来禀告道:“启禀陛下,既然沈佥宪已经完成筑堤,刚好可以进行河工勘验,是非虚实一查便知!”
明清河工大业完成之后,朝廷都要派人前去验收,这就是河工勘验。
高穀同样不太相信,沈忆宸短短时间内能完成河工大业。可是不知道为何,他心底里面总是有着一股念头,不认为沈忆宸是在伪造功绩,蒙蔽圣上欺骗世人。
造福万民还是祸国殃民,终究得看沈忆宸做了什么,河工勘验就是照妖镜!
“高爱卿言之有理,朕当派一人去河工勘验。”
朱祁镇很赞同高穀的建议,可是要派谁去勘验,他瞬间又感到有些为难。
派文官去吧,山东道已经有巡按御史、佥都御史、盐务御史三个了,再派个专案河工勘验的监察御史,这都能凑一桌麻将了。
派勋戚去吧,沈忆宸成国公之子的身份,是一道绕过不去的坎,很难保证不会徇私。
想来想去,朱祁镇还是决定派太监合适。内官与外官天然隔绝,可以保证勘验的公正,并且宦官相对忠心耿耿,还能顺道去山东暗查一下鲁王之事。
毕竟堂堂大明亲王畏罪自尽,死的有些不明不白。不能探查出一个足以服众的结果,别说是各地藩国皇族宗室人心惶惶,就连母后孙太后都异常不满。
可是问题又来了,该派哪个太监去山东勘验呢?
朱祁镇思索了一圈,刚好看到内官监总理太监成敬站在殿下,心中瞬间就有了人选。
成敬为人谦虚,并且学识极高,曾考中进士担任过翰林院庶吉士,可以说是历朝历代功名最高的太监,甚至没有之一。
河工勘验这种事情是个技术活,能力学识不够的太监必然无法胜任,更别说还要暗查鲁王自尽真相。
综合各方面看来,成敬当属最合适的人选!
“朕任命总理太监成敬担任河工勘验专使,即日动身前往山东。”
朱祁镇的任命一出来,文官勋戚们倒还没多大感觉,毕竟明朝委任太监专案,又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各种监军、镇守太监数不胜数。
可是这番任命听到王振跟成敬耳中,就着实有些惊讶跟意外。
成敬自不必多说,他曾任郕王朱祁钰的讲读,简单点可以理解为“王师”。
再直白点说就是阵营不同,天然无法成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心腹,属于朝廷宦官集团中的边缘人物。
按理说此等重任,是轮不到成敬身上的,他自然惊讶万分。
王振某种意义上同理,既然要派宦官河工勘验,那么当然得派自己人过去。到时候有着圣谕专权,想要刁难拿捏沈忆宸,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退一步就算不是自己人,以目前王振在内官中的权势,他有何指示专案太监,估计也莫敢不从。
可偏偏这个成敬,王振还真不好压迫!
原因就在于王振“发家”的根源,是曾在内书堂担任教书先圣,天然面对其他太监有师者身份。
但是成敬同样执掌过内书堂,并且学历功名还胜于王振。这就导致了成敬别看职位不高,地位却不低,很得宫中太监的尊重,不是那么好随意使唤的。
可是朱祁镇都已经当着朝廷文武百官任命,王振自然不好多说什么。他心中暗暗打算退朝之后,与成敬好好商议一番,河工勘验之事绝对不能让沈忆宸顺利通过!
……
正统十一年八月,是山东地界的主汛期,闷热的天气下却暴雨倾盆,境内所有河流湖泊水位均暴涨超过警戒线。
沈忆宸此刻正站在黄河大堤上,瓢泼大雨哪怕蓑衣跟斗笠都挡不住,雨水顺着脸颊不断滑落,眼前的黄河水面已经快形成“海天一色”了。
“佥宪,河堤危险,还请退避到高处!”
主簿陈涛正在率领着民力护堤抢险,看着沈忆宸一直在河堤上巡查,忍不住出言劝解了一句。
与此同时,他身后的县衙差役们,也纷纷开口劝说。
“佥宪,河水凶险,不能在此地久留。”
“佥宪你可是我们的主心骨,还是离开这里吧。”
“佥宪放心,吾等必然誓死防守大堤,你还是到高处去吧!”
今年主汛期的黄河水势,比往年更加凶猛一些,哪怕河堤已经全线加固过,所有人心里面其实都没底,不敢保证能经受过这种水势的冲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0/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