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5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3/1086


不过沉忆辰心中并无任何后悔之情,明末文官集团为何会烂成那个样子,完全放弃了心中理想跟圣人言行。用后世的话语形容,就是他们与人民群众脱节太远了!
没有任何地方官从政经验,居庙堂之高只会抱着腐朽理学言论夸夸其谈,眼中彻底没有了民间疾苦。
就算把大明给斗亡国了,无非就是剃个头换身官服,还能高高在上当自己的文人清流。
只可惜满洲铁骑不吃这一套,彻底戳穿了所谓清流的假面具,屠刀之下再也无人敢言什么文人风骨了。
如若有一日自己能权倾朝野,至少外官入中枢这条途径得想办法打通,否则全无地方从政经验,单靠圣贤书教诲能出几个张居正?
终明一朝八十七任内阁首辅,大多还不是碌碌无为之辈!
收好心中感慨,沉忆辰提起包袱,就走出自己的值班廊房。
只是当他跨过门槛,却看见长廊中站着一名绯袍官员,他就是执掌东阁的阁臣高穀。
见到高穀出现,沉忆辰心中有些泛起滴咕,该不会是大常朝上疏的逾矩,他还记恨至今吧。趁着自己走人之前,过来训斥两句?
“下官见过高中堂。”
不管对方因何而来,礼数这东西不能少,也不敢少。
看着背负包囊的沉忆辰,高穀脸上表情有些复杂,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喜好过这名下属,甚至可以用讨厌来形容。
但廷议上沉忆辰毅然决然的选择去山东治水,还是让他刮目相看。如今对方要离开东阁,高穀带着一种上官跟长辈的心态,想要临别赠言几句。
“沉修撰此去山东治水,肩负天子万民之期待,本官在这里祝你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谢中堂赠言。”
高穀本打算就说两句客套话结束,却不知道为何,心中多了一丝感触不吐不快。
“向北,你在本官手下任事半年,凭心而论做事无可挑剔,无愧于三元之资。但为人本官却不喜,似有一种蠢蠢欲动的野心,想要挑战既有之规则!”
高穀的这句话,让沉忆辰沉默了。以往别人认为他的野心,无非就是权势**这些,最多也就是当个奸佞权臣。
而高穀去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自己骨子里面不太愿意遵守大明的既定规则,所行各种逾矩之举,也是在挑战着这些规则!
只能说半年时间的相处,哪怕关系不怎么样,也确实比旁人看的更清楚。
“吾等文人究其一生,所求不过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本官不知你心之所向,但在行上已经立言,如今治水去立功,只盼最终别忘了立德就好。”
高穀此刻也算是借着赠言,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以及对沉忆辰的告戒。
《左传》里面描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文人一世,最上等为树立德行,其次为建功立业,最次是创立学说。
做到了这三件事情,哪怕岁月如梭、沧海桑田,也依然会被世人所铭记,永远的歌颂传承下去,这就叫做永垂不朽!
沉忆辰曾在国子监发表过“经世致用”的学术观点,虽然受限于时代背景跟影响力,并没有大范围传播开来,也没有得到世人认同,但勉强算得上是立言了。
如今更近一步,前往山东治理黄河水患,一旦成功可谓不世之功,毫无疑问走在立功的道路上。
但最终是造福万民,还是祸国殃民,看的是立德!
高穀琢磨不透沉忆辰,所以借三不朽言论,起到鼓励跟约束的双重作用。
“中堂所言,下官铭记于心。”
虽然沉忆辰也不喜高穀这种明哲保身之人,他更欣赏张居正那样的阁臣。但对方所言深明大义,无从辩驳,为了反对而反对同样不是沉忆辰的风格。
“去吧,期望待你归来之时,是山东万民安康之日。”
“下官告辞。”
拱手行礼,沉忆辰昂首阔步朝着宫门方向走去。
相比较紫禁城的红墙金瓦,那一身青色官服,显得是那般渺小。
而所行之事,却又那么的伟大。
从紫禁城回到公府,陈青桐看见背着包囊回来的沉忆辰,起身过去搭把手。在感受到包袱沉重后,于是开口说道:“夫君,这么重的东西你为何不让阿牛一同前去帮忙,可别累着了。”
“阿牛没牙牌又入不了宫门,再说了乘坐马车回来也累不着,放心吧。”
“夫君,如今东西都收拾回来了,决定好何时出发去山东了吗?”
陈青桐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中有着一抹掩饰不住的伤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3/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