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1086


“对了向北,这次受降贼首,乃西南蛮夷土司。为了防止习俗语言不通,四夷馆派了一名通事过来协助于你,关于蛮夷的不解之处,尽可问之。”
四夷馆是永乐年间设置,专门用来翻译边疆民族跟藩属语言文字的机构。受降大礼免不了要与麓川俘虏对话,万一有些蛮夷不通教化,双方听不懂岂不等于鸡同鸭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四夷馆就派了专门的翻译过来,协助沈忆宸到时候进行沟通。
就在王英话音落下,从大厅角落处走出一名年轻官员,朝着沈忆宸作揖行礼道:“下官孟凡,拜见沈修撰。”
孟凡?
听到这个名字沈忆宸感觉有些耳熟,当对方抬起头看向自己的时候,他瞬间就认出来了。
这个孟凡,就是当初应天小三元庆功宴上,与自己力争华夷之辨的那个教化土司!
可能是抱着当初应天府尹李敏,那种教化蛮夷的优越心态,王英还补充道:“孟通事乃孟养宣慰使思卜发之子,深受我大明圣贤书教化,才改了汉名孟凡。”
“如今麓川平定,受降大礼后孟通事将返回孟养宣慰司,日后定将重教兴文,传播我大明文风!”
相较于在座官员听完王英话语后,脸上流露出一种欣慰自豪表情,沈忆宸可谓越听越心寒。
因为这个思卜发,就是目前在逃麓川首领思机法的弟弟。如今大明杀了他亲爷爷,俘获了部落族人,此等深仇大恨会回去重教兴文?
有些时候沈忆宸真的无法理解,儒家文官脑子里面到底怎么想的,真以为靠着圣人教化就能感动众生吗?
沈忆宸还清晰记得,在应天孟凡说过的最后一句话:“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会为了自己族人而继续抗争下去。”
孟凡在大明其实就相当于质子身份,你们把他放回去,与放虎归山有何区别?
“下官沐天子之光辉,承圣人之教化,回到孟养后定当永为朝廷之藩篱,传先圣之言行。”
孟凡情深意切的向王英表了一番忠心,只是当他再次看向沈忆宸的时候,表情却冷若寒霜!
===182
大明威严(二合一)===
看着孟凡脸上这副表情,沈忆宸脑海中浮现出当时自己的回答。
“那这可能就是我们唯一相同的道了。”
是的,无关好坏对错,双方都将为自己的民族而抗争。只有一方彻底的倒下,才会结束大明与麓川这场战争!
受降礼自宋朝开始,就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礼仪,流程其实没有什么共同协商的,
各方官员到场主要是确定规格。
因为在大明眼中,麓川这种土司割据政权,与蒙古有着本质区别。哪怕数次征讨都打不下来,他们依然连蕞尔小国都不配,不可能用王公受降标准。
而且退一步说,抓到的思任法只能算上一任首领,真正的“麓川王”思机法还在潜逃,
等待着卷土重来,大明方面还是要点脸的。
当然最重要一点,天子特使又不是帝王亲至观礼,规格自然得降低。
于是经过一番商定,按照西南夷番邦标准,把受降地点放在了安定门,而不是有着“王土”象征的社稷坛。
安定门是京师九门之一,代表着出征得胜归来的收兵之门。
京师九门中有七门瓮城内修筑关帝庙,唯独安定门跟主管出征的德胜门,是修建真武庙,祭祀真武大帝,喻意保佑武事顺利。
每逢朝廷大军征战归来,都要从安定门进入,此处设为受降地点,差不多是最优选择。
商妥完毕之后,各部寺官员纷纷离去,唯独沈忆宸与孟凡还坐在礼部空荡的大厅中,
双方各有心事。
“今日见到我,
很意外吧?”
孟凡先开了口,淡淡朝着沈忆宸问了一句。
“没错,
确实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
“但我可一直都关注着你。”
沈忆宸是孟凡科举道路一路走下来,唯一一个没有把自己当做教化之功看待的读书人。
相反,他把自己视作敌人!
可不知为何,沈忆宸的这种敌意,孟凡反倒更为受用。至少对方没有了那种轻视跟优越感,双方能处在一种平等的位置上对话,哪怕为敌!
这种复杂心态,让孟凡脸上出现了一抹自嘲笑容。
谁能想到,最尊重自己的人,是一个并不算太熟悉的敌人?
“是吗,那我应该说荣幸,还是愤怒?”
沈忆宸看了孟凡一眼,不知对方笑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