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4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1086


“肃静!”
面对这种场景,
负责殿前礼仪的官员们大声告诫了一句。同时担任纠察的御史们也纷纷出列,目光扫视丹墀上众官员,谁还敢喧哗就将被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站在龙椅侧旁的王振,并没有沈忆宸被担保下来的喜悦,相反他神情十分漠然,只有在目光掠过杨溥的时候,流露出一抹寒意。
殿外的这群年轻官员,皆把杨溥视为文官领袖,认为他天然站在王振这种专权宦官的对立面,当匡扶社稷还天下万民一个朗朗乾坤。
殊不知在正统朝初期,“三杨”可是对王振毕恭毕敬、极尽谄媚之能事的表现非常满意。甚至到了太皇太后张氏要诛杀王振,三杨还站在明英宗朱祁镇这边,一同向太皇太后张氏求情。
可以说王振能走到权倾朝野这一步,“三杨”这几位政治盟友功不可没,养虎终为患。
正是因为当年卑微合作过,王振对于杨溥可谓非常了解,他不会像殿外那些年轻文官一般,认为杨溥的举动是在向自己绥靖示好。
相反王振心中很明白,这是杨溥看穿了自己与沈忆宸的关系,打算行拉拢离间之举。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相比较文官集团的示好拉拢,王振身为宦官有着天然的劣势。一旦被杨溥看穿了自己的计划,沈忆宸此子未来将加入哪方阵营,就成了个悬念。
所以此等局势之下,王振怎么可能替沈忆宸“翻案”高兴。他甚至巴不得文官们把沈忆宸给弹劾问罪,这样自己就能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相助,获得对方的投靠与效忠。
从杨溥站出来作证的那一刻起,弹劾结果就已经尘埃落定了。
只见朱祁镇朝众内阁大臣亲热笑道:“诸位爱卿出面作证,那沈修撰修书之事,断无虚假可能。”
话音落下,朱祁镇立马换上了一副冰冷面孔,朝着殿外说道:“翰林院检讨陶宏正构陷上官、污蔑同僚,即刻革职为民!”
殿外的陶宏正听见皇帝处罚,如同木头一般伫立在原地,双目无神。
无数个日日夜夜寒窗苦读,终得金榜题名登入玉堂,今日半生努力一朝成空,陶宏正如何能坦然接受?
“陶宏正,谢罪吧。”
一名鸿胪寺官员走到陶宏正面前,提醒了他一句。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臣陶宏正罪该万死,谢陛下宽恕!”
陶宏正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跪下谢恩,当他把头再抬起来的时候,已经泪如雨下。
此情此景,让殿外许多年轻官员动容。权阉把控朝政,就连当朝元辅都不得不避让三分,如此暗无天日,何时才能朝政清明?
沈忆宸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一幕,他没有半分同情怜悯。
政治斗争本就是残酷的,今日输的要是自己,可能殿外这群人还得拍手叫好。
“御史卿家,你再说说弹劾之事吧。”
对于这种革官场面,朱祁镇更是没有半分情绪波动。现在翰林院的弹劾处理完了,该轮到都察院监察御史说事了。
陶宏正被当场革官的场景,也让这位监察御史大受冲击,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的处罚会如此严厉,沈忆宸的背景靠山又如此深厚!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且相比较陶宏正这种翰林官,科道言官的“风闻言事”,相当于免死金牌,最多就是白弹劾一场而已。
所以这位科道言官稳了一下心神,就面无惧色出班道:“回禀陛下,翰林院修撰沈忆宸不敬舅父,无礼于族中长辈,可谓践踏礼法数典忘祖,当处罚之!”
这份弹劾内容一出来,让很多官员都感到意外。因为他们本以为是跟成国公朱勇有关系,没想到是跟沈忆宸母族有关系!
以朱祁镇现在的年纪,对家长里短的事情实在不感兴趣,于是他兴味索然向沈忆宸问道:“沈卿家,御史所言属实吗?”
“回陛下,俱不属实!”
古代以孝治天下,这种事情沈忆宸当然不会承认。
“御史卿家,无礼之事可有人证、物证?”
“暂无实迹,恐或有此事。”
都察院御史倒是“坦诚”,摆明了告诉皇帝暂时没有证据,但这件事情或许可能有,您老自己看着办。
听到这话,朱祁镇心中没有半分波澜,继位十年来他早就被“风闻言事”给整麻了。
没有证据实属正常,有了才不正常!
“既然无实迹,那此事就暂且作罢。”
这就是身为科道言官的好处,陶宏正诬告直接被革职为民,都察院御史却连一句训斥都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