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4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2/1086


科道言官在明朝中后期纯粹是为喷而喷,一点小事不厌其烦议谏。甚至他们还意识到了舆论力量,开始自发去引导社会风气,从而彻底失控。
如果说沈忆宸的行事标准,是“以行践言”的话,那么科道言官的行事标准,就完全相反成了“以言代行”。
“我明白了,多谢提醒。”
沈忆宸拱手向商辂道了声谢,科道言官这个群体要弹劾你,除了心理准备外,其他什么应对准备根本就没用。
毕竟“风闻言事”的权利比宋朝“莫须有”还离谱,防不胜防。
队列排好之后,文武百官在鸿胪寺官员引导之下过金水桥,来到奉天殿门前站好。只不过这次沈忆宸没有入殿内的资格,得跟其他低品阶官员一样,站在殿外的丹墀上朝。
现在的沈忆宸也经历过几次面圣了,早没有当初那种好奇憧憬心态,站在里面外面没多大区别。
三声鞭响,皇帝升殿,众官员行五拜三叩礼,然后按照流程宣读八件奏事。
前面几份奏章沈忆宸都没怎么认真听,当宣读到现任黔国公沐斌的奏章后,他就有些不淡定了。
因为这份奏章的内容,是本应该送至京师问罪的麓川蛮首思任法,在路上绝食而亡。千户王政于是将其斩首,现在路上送来的就只剩下一个头领了。
也就是说,本来安排沈忆宸问罪项目,还没有开始就结局了。
对于这个消息,满朝文武以及皇帝,都非常高兴满意,认为这是蛮首畏罪自杀,他们已经被大明天威吓破胆了。
但沈忆宸却不这么认为,绝食而亡需要极大的勇气跟毅力,非心志坚定者是做不到的。
真吓破胆的人,是绝对不会选择绝食这种方式,如同上一代黔国公沐晟那样服毒自尽才正常。
而且思任法这样刚烈的自尽方式,将极大刺激到他儿子思机法,以及麓川还未剿灭的蛮族残部。
古人都知道哀兵必胜,满朝文武却不知?
以前沈忆宸在看历史典籍的时候,总幻想着自己要是在那个时间点,将怎样力挽狂澜改变一切。如今他才明白,为何会有历史巨轮滚滚向前的说法。
很多东西就算是你知道了,也很难改变历史走向!
就好比现在,沈忆宸再强行介入,恐怕自己就得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很快八件奏事宣读完毕,鸿胪寺鸣赞官按照惯例宣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下,殿外人群中就有两名官员站了出来,朝着殿内高呼道:“臣有本奏!”
沈忆宸回头看了一眼,这两名奏事官员一名是都察院的十三道监察御史,也就是科道言官中的“道”官。
另外一名是从翰林院群体中站出来的,沈忆宸看着有些眼熟。思索了会才想起,这个就是当初在翰林院,被自己用官衔压过的翰林检讨陶宏正。
靠,自己今日该不会双喜临门,挨两本弹劾吧?
沈忆宸这下是真的有些无语了,如果这两人都是弹劾自己的,怕又得开创一个大明朝的历史。
难怪这段时间风平浪静,原来陶宏正这孙子,就等着自己第一次正式上朝来参一本!
“两位卿家请讲!”
皇帝的声音通过鸣赞官传递出来,翰林官身份尊贵,可以先行奏事。
只见陶宏正出班高呼道:“臣弹劾翰林院侍读学士倪谦徇私翰林编撰沈忆宸!”
下官弹劾上官?
此言一出,很多官员脸色都变了。
弹劾说实话不少见,毕竟这年头风闻言事不用负责任,哪怕没有像明朝中后期那般滥用,言官基数摆在那里,总得找点事情做。
但官场大忌下官弹劾上官,没有鱼死网破的决心,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特别是翰林院这种地方,能进去就意味着前途不可限量,未来登阁入部不是梦想,何必这般拿自己前途陪葬?
所以要么不弹劾,一弹劾就是大事!
陶宏正说完之后,另外一名监察御史也高呼道:“臣弹劾翰林修撰沈忆宸不遵长辈,数礼忘文!”
本来群臣的目光还放在倪谦的身上,这下全部都看向了沈忆宸。
好家伙,这小子真是有些离谱,上次经筵得罪皇帝,这次朝会得罪同僚。
到底背后是做了何等天怒人怨之事,怎么每次出事都有你?
同时还有些人把目光看向了最前排的朱勇,沈忆宸可是他的儿子,莫非不遵长辈,数礼忘文这两项罪名,跟成国公有关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2/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