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1086


只见陶宏正站了出来,朝倪谦拱手道:“晚辈有一事不吐不快,还望内翰学士解答!”
“想知道沈忆宸为何能担任展书官是吗?”
这群翰林官的讨论,倪谦也不是聋子,自然听在了耳中。
“没错!”
陶宏正那日被沈忆宸给当众羞辱,早就内心有着怨恨。如今又感到不公,再顾不得什么上下尊卑,只想跟倪谦讨个说法。
“担当与坚持。”
这种场合之下,倪谦不方便解释太多,他也不想解释太多。
《寰宇通志》这本书,并不是特地留给沈忆宸修纂的。毕竟谁也没有预卜先知的能力,提前聊到这小子会狂妄到入仕第一天就威压众翰林前辈。
之前倪谦数次在院中提及,希望有人愿意接手修此书,却无人应答。恰好沈忆宸犯了众怒,就干脆顺水推舟,就把这口黑锅甩给他了。
如今在倪谦看来,这群后辈个个号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过是夸夸其谈、虚有其表罢了。
论起担当,还不如沈忆宸这个所谓的阉党中人!
何为论迹不论心,眼前不就是鲜明对比吗?
担当与坚持?
听到这个回答,陶宏正感到无法理解,沈忆宸做了何事能称得上担当与坚持。
别说是他了,一同旁听的那群翰林官们,也大为不服!
那日掌院学士钱习礼跟侍讲学士周叙,就有着明显的偏袒包庇沈忆宸之意,如今看来就连侍读学士倪谦也不例外。
难道说一旦身居高位,就会被官场所腐蚀,无法保持文人的气节跟风骨了吗?
就在陶宏正还打算据理力争的时候,鸿胪寺官员高呼道:“圣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华殿内众官员,纷纷跪下朝着明英宗朱祁镇,行五拜三叩大礼,预示着经筵即将开始。
今日经验讲官有两人,分别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倪谦跟国子监祭酒李时勉。
其实认真来说,今日在场的翰林院高层,并不仅仅是倪谦一人。如阁臣高穀,身上就兼任着翰林侍读学士的官衔,还有掌院学士钱习礼也在场。
只不过他们一人坐堂在内阁,一人坐堂在吏部,还占着经筵讲官的坑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总得给后面的人留些上位空间。
朱祁镇从进入文华殿开始,一张脸就面无表情。这种状态除了经筵礼仪的规定要求外,还有就是心中的厌学情绪,压都压不住写在脸上了。
“进讲!”
鸿胪寺的鸣赞官高呼一生,宣示着经筵正式开始。
沈忆宸赶紧向前一步,替皇帝把御案上的四书展开,并且翻到讲学内容的那一章。
讲章内容什么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所以沈忆宸动作也不是很慌张。但就在他做完要回到原位的时候,却发现朱祁镇看向自己的眼神,有些冷漠。
这种神情让沈忆宸不由紧张起来,皇帝在古代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掌控着生杀夺予大权。
成国公朱勇曾经告诫过,朝堂之中任何事情都比不上皇帝的恩荣。自己之前御驾随行的时候,还与朱祁镇称得上相谈甚欢,对方回宫还念念不舍的回头了。
这段时间在东阁进学,就连朱祁镇的面都没见过,应该不至于招惹到皇帝吧?
莫非这是他厌学情绪溢于言表?
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沈忆宸站立于旁,听着侍读学士倪谦为朱祁镇讲四书。
听着听着,沈忆宸就有些理解朱祁镇厌学的心态了。抛开全年无休的学习时长不谈,单论在经筵过程中,朱祁镇就得全程保持着正襟危坐的状态,不能有什么小动作或者走神。
并且所讲的四书内容,全是些“公天下”、“仁政”、“内圣外王”等等枯燥内容,听得简直让人打瞌睡。
更为离谱的是经筵过程中,讲官在讲“圣贤之道”时,会不断对皇帝进行规劝跟谏言。类似于后世一个“爹味”甚浓的人,不断跟你讲些什么大道理。
而且皇帝还不能反驳跟指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失礼,没有尊师重道!
难怪这么多人都想着去当帝王师,除了身份尊贵这点外,还能把皇帝给训孙子似的,能不爽吗?
侍读学士倪谦讲完之后,就轮到了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讲学。可能是为了扩充皇帝知识多面性,他没有再继续讲四书五经,而是讲起了《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是一本唐朝政论性史书,记录了唐太宗在位时期与诸大臣的议政内容。能对后世帝王施政,带来很好的启发跟经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