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4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8/1086


之前沈忆宸考虑保证海外贸易利益的时候,还想着建造宝船的工匠跟图纸,应该还存活于世。等到自己身居高位掌权之后,说不定就能复制下西洋的盛况。
结果沈忆宸万万没有想到,正统十年(1445),还能在密奏中看到建造宝船下西洋的消息,并且已经在执行过程中了。
按照郭琰密奏的描述,他遭遇到了沿海民变,造船计划不得不搁置。如果沈忆宸没有猜测错的话,之所以在历史中没有描写过明英宗下西洋的经历,很大可能就是这个庞大的计划,被东南沿海的农民起义给破坏了。
虽然随着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稳住了叶宗留等矿工,但是正统年间的东南起义,参与人数规模高达数十万人,影响人口更是高达数百万之多。
自己目前只是延缓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明朝小冰河时期的到来,每年极端天气不断,就算去年沈忆宸知道会有松江大雪,让叶宗留等人购买粮食储备,依然救不了几个省份这么多人。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沈忆宸心态有些急切起来,自己人微言轻看着机会就在眼前,却没有办法改变什么。
他不知道这份奏章递上去后,明英宗是否还会继续支持“下番海船”的建造。
如果不支持,可能这件事情就会变成后世的结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无人知道。
伴随着六月末逐渐炎热的天气,沈忆宸额头上出现了细细的汗珠,他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沈忆宸脑海中灵光一闪,他想起之前许逢原询问自己吏部候官意见的事情。
干脆就把许逢原安排到福州府郭琰造船地的州县为官!
想到这点,沈忆宸不由激动起来,这样不但能利用大明官方力量去保障自己海外走私贸易,同时还能维系住造船的工匠跟技术。
哪怕明英宗朱祁镇放弃“下番海船”的建造,沈忆宸砸锅卖铁也得让许逢原把这群工匠给养着,保留着这份火种,为日后大明舰队远洋四海做准备。
这个世界的大航海时代,大明舰队绝对不会错过!
===176
双面朱祁镇(二合一)===
沈忆宸所书写的揭帖,被送至阁臣中排名最末的高穀面前,由他票拟后递交到皇帝手中,再继续以朱笔批出。
所谓“票拟”,简单粗暴点理解,也可以认为是在奏章上面贴张小纸条。
但是这张票拟小纸条,就跟沈忆宸写的揭帖小纸条完全不同了。揭帖只是把奏章叙述浓缩精简,
并不能对奏章原本内容,做出任何主观的裁决跟批复。
而票拟某种意义上,就是代入皇帝的身份进行批答,然后交给皇帝看一遍走个过场。最后再换上支朱笔,把票拟内容誊抄一遍,发还给上表臣子。
所以文武百官看到的皇帝批复,
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内阁大臣们代笔书写的,他们的意志想法与皇权融合在一起。
这就是为什么,内阁能取代丞相地位,
侵占六部职权,成为大明权利中心的原因。
说到“票拟”权,就不得不提到“批红”权。
票拟程序最后一步由皇帝朱笔誊抄,就叫做“批红”,也可以称之为“批朱”。
司礼监掌印太监为何能权侵朝野,被称之为“内相”?
原因就在于这最后一步,本应该是皇帝自己亲批的,他把这个权利下放给了司礼监。
想想看大明王朝政策的执行跟发出,全部都掌控在司礼监掌印太监手中,能不位高权重吗?
虽然在律法上面,规定了太监批红必须遵循内阁票拟的内容,最多就是更改下其中错别字。但问题是真正达到了权倾朝野这个地步,谁还会遵守律法的规定,改了又如何?
王振能做到宦官干政,靠的就是欺上瞒下,假传或者歪曲篡改谕旨!
“票拟批红”制度,
等同于内阁跟太监,
把国家政策的制定权跟执行权给瓜分了。
皇帝要是励精图治、雄才大略,还能把控住政治的基本大方向,不至于被下面的人随意糊弄。
要是这个皇帝昏庸无能、不理朝政,那就真成为了一个人肉橡皮章,压根就不知道帝国政策是些什么,又如何执行的。
并且内阁还有一项非常牛逼的技能,那就是皇帝如果不按照票拟内容颁布旨意,或者说绕过内阁直接发布圣旨。
这种圣旨就被称之为“中旨”,他们有权利封还不执行!
后世都明白权利是至下而上的,一旦下面没人听没人办事,就算高居帝王,也不过是个孤家寡人。
同时这种状况也解释了,为何明朝文官集团会跟皇帝斗的不亦乐乎,本质就是在争夺对于国家的控制权,谁也不愿分享这至高权利。
阁臣高穀看着沈忆宸递交的揭帖,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
因为沈忆宸所书写的揭帖文笔极佳,内容上做到了简明扼要,文字上做到了清劲方正,卷面上做到了干净整洁。
可以说这就是东阁揭帖的标准模板,如若不看书写人的姓名,完全料想不到是出自于“实习生”之手。
果然三元及第之才,就是不同于常人,此子天赋极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8/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