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1086


“前辈领我去拜见的啊。”
商辂有些莫名其妙,这还需要问吗?新晋翰林入馆,当然得有人领着。
靠!
毕竟阉党中人对于文官而言,实在不太好听。另外商辂绝对相信沈忆宸的人品,能做出叩阙鸣冤此等大义之举,绝对不会是什么趋炎附势之辈!
不过商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单纯御赐金花带的太监言语,还不至于让翰林官对沈忆宸如此敌视。
今日朝会沈忆宸的“狂妄”表现,以及退朝后公开称呼王振为“内相”的举动,才是不满的引爆点,也相当于实锤了他阉党的身份。
其实商辂看着沈忆宸站在值事厅无人引领的状况,就大概猜测到了氛围不对,所以才主动提出领着沈忆宸去拜见内翰学士。
现在既然沈忆宸自己都问出来了,他也无需藏着掖着,给出了答案。
但是没有明言王振,阉党成员这些话语。
沈忆宸反倒笑了笑道:“弘载,有一说一,那条金花带挺威风的,早知道今日就戴过来了。”
“向北,你还真独特乐观。”
被文官清流所排斥,放在任何一个初入“职场”的雏鸟身上,恐怕心理压力巨大,想着如何搞好关系。
文人本就相轻,翰林更是其中之最。
羡慕嫉妒、武勋阶层、阉党立场等等因素叠加起来,沈忆宸除了同考科举这点之外,其他与传统文人士大夫处处皆不同,怎会被当做自己人?
“这样吗?”
商辂有些感慨的回了一句,可能这就是他认同沈忆宸的原因之一吧。
跨过登瀛门,沈忆宸与商辂来到了内院一间屋子面前,上面悬挂着一块牌匾,书写着“词林”二字。
这块牌匾是当年洪武帝御赐之物,意为词士之林,赞赏翰林学士们的文词才华。
沈忆宸却毫不在意,甚至还说出火上浇油之话,不敢想象他要真是把金花带给戴过来了,会引发怎样的轩然大波。
“道不同,不相为谋。注定不是一路人,何必在意?”
“这般洒脱从容,也就你向北能做到。”
入了翰林院,称呼就得按照玉堂的规矩来。
内翰这词也是始于唐朝,与内相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初都是为了彰显与皇帝的亲近之意,后来才分化出了权利区别。
“向北,能看到你入仕翰林,为师倍感欣慰。”
屋内坐着三名翰林官,分别为礼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钱习礼,翰林侍读学士倪谦,以及翰林侍讲学士周叙。
见到沈忆宸进来,钱习礼跟周叙脸上都面露笑容,唯独倪谦不苟言笑。
“晚生拜见内翰学士。”
沈忆宸不单单是感谢了钱习礼,还把周叙给带了进来。要知道他可是当初乡试的主考官,某种意义上也有着老师名分,公开场合下厚此薄彼,会显得过于势力。
听到沈忆宸说两位恩师,钱习礼还愣了一下,后续才反应过来周叙乃沈忆宸乡试主考官。
这下就更无巧不成书,堪称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了。
钱习礼有感而发,毕竟当初是他力排众议,点中了沈忆宸的会元头衔。
如今沈忆宸三元及第、六元魁首,站在了文人功名巅峰。再次相见又入玉堂,成为了自己的下属,此番际遇属实有些缘分使然。
“没有两位恩师的取中,就没有学生的今日,此恩莫不敢忘。”
钱习礼着重强调了关于礼节的问题,这也是历届新晋翰林,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因为翰林院比较特殊,与六部九卿这种行政衙门不同,偏向于国子监的学官属性,日常更注重前辈晚辈身份。
另外翰林院官衔也很特殊,属于品阶低,身份贵的那种。
翰林院高层,大半自己人……
周叙听到这话,更是笑出了一脸老褶子,沈忆宸这学生真不错,没白点中他,简直倍有面子!
“向北,你是新科状元直授修撰,学识上面乃文人翘楚,自不用多说。如今入仕为官,切记莫心高气傲,翰林院内注重长幼尊卑,当尊重前辈、友爱同年、礼遇后辈。”
而且诸如掌院学士,侍读、侍讲学士这种高层,身上大多加了六部或者五寺的官衔,平日里并不在翰林院内坐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