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灯判官第4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1638


关希成的诉状上只是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明,张竹阳的奏章上,却从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逐层递进,阐述田金平之罪。
第一个角度,就事论事,田金平昏聩执法,草菅人命,说明这人能力有问题,是个庸官。
第二个角度,死者耿德君,乃富商之子,田金平急于结案,有私相授受之嫌,是个贪官。
第三个角度,此案证人颇多,关希成杀贼无罪,田金平置若罔闻,激起民怨,是个恶官。
三个角度分析过后,得到一个结论,田金平是大宣的罪人,而且是大奸大恶之徒。
饶是奏章写的如此精彩,昭兴帝也只是草略看了看。
御史台的奏章看多了,说话都是这么狠,昭兴帝哪有心思管一个七品知县的事情,只说了一句:“严惩”,叫司礼监送内阁审议。
内阁处置的还算慎重,首先这是一桩命案,得先跟刑部通个气。
刑部尚书余光远(余杉他爹)收到消息,赶紧吩咐彻查此事。
这案子已经通过复核,原本打算呈送司礼监,给昭兴帝裁断,幸亏还没送去。
没送去,自然万事大吉。
趁着内阁没有下一步行动,刑部抢先一步发出文书,送往碌州,将此案发还重审。
碌州知府吴静春(吴春杨他爹)收到消息,把事情前因后果了解了一遍。
第一,这个案子确实有冤情。
第二,御史台已经上奏,这事如果没有人背锅,御史台不会善罢甘休。
第三,田金平不属于有价值的人物,很适合背锅。
吴静春的头脑很清晰,这桩案子必须立刻发还重审。
他算得上白手起家,能干到这个位置,自然懂得进退之间的权衡,此时需要的是雷霆手段!绝不能让影响进一步扩大。
收到文书当天,吴静春当即上书弹劾田金平,先和自己撇清干系,随即派通判重审此案。
重审此案,速度要快,出手要狠,赶在刑部和吏部出手之前,把一切处置妥当。
可这事不是那么好办,田金平再不济,于巡山县当了三十多年知县,好歹会有些根基,一旦把案子拖延下来,吴静春得跟着一起背锅。
想把事情做成,有两个先决条件。
第一要保密。
第二要选个狠人。
手下人中,谁够狠呢?
吴静春思量再三,有了人选。
曾经的吏部中郎周开荣。
周开荣原本就是碌州人,得罪了武栩之后,被迫调离京城,回了碌州,当了个六品通判。
本来以为仕途到此为止,没想到还有一个翻身的机会。
周开荣自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收到知府的命令,当日启程前往山巡县。
等周开荣抵达山巡县,管家还没回来,田金平对京城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田金平与周开荣平时没什么往来,也不知周开荣来山巡县是何目的,他还摆了桌酒,给周开荣接风洗尘。
周开荣不喝他的酒,周开荣一句话都不想和他多说,拖延一刻,这案子都有可能出差池。
他当天就去大牢提人审问,第二天便开堂重审,重审当日便给关希成翻了案。
一切来的太快,田金平毫无准备,公堂之上,田金平还想理论几句:“周通判,你判案如此草率,恐有不妥吧?”
周开荣笑道:“你草菅人命,却还敢说本官不妥?”
田金平怒道:“你我既是同僚,说话且看些分寸,我虽低你一品,也是朝廷命官,岂容你信口污蔑?”
周开荣道:“依大宣律,入宅行凶,格杀无罪,歹人逼命,格杀无罪,你连律法都不知,说你草菅人命,岂能算得污蔑?”
田金平起身道:“耿德君于学坊斋舍被杀,这却不是他家私宅,岂能算入宅行凶?”
周开荣做了大半辈子官,像这种不要脸的言辞,他说腻了,嚼烂了,一张嘴就能怼回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