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497

===第二百四十九章
尸源===
通过某一块骨头,来推断尸体生前的状况,基本都是基于统计学的。像是对身高的判断,基于长骨就很好判断。也就是大腿骨,小腿骨,以及上肢的肱骨等——用猪肉摊上的描述更容易理解,就是筒子骨。民间俗称的“这孩子小腿长,长大了一定个子高”,在本质上,跟法医们的判断模式也差不多。不过,真要说准确性的话,也是有问题的。如果以身高为目标的话,那腿长款的,跟腿短款的,通过长骨来判断,肯定是有差的。为此,法医们就开始根据不同位置的骨头,来做各种回归方程,来判断身高。腰椎也是如此。就是略微复杂了一点。比如,先要分男女。其次,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各有不同。每个腰椎有十个测量点,包括椎体前高,椎体后高,椎体上矢径,椎体下矢径……最后形成的回归方程,一共是19种。背下来都要烦死人。正常人也不太会去背诵这种回归方程,知道去哪里查就行了。但江远拿的是lv3的法医人类学的剧本,这就不能去查了,直接背下来的逼格更高一点。这对外行人来说,大概率是没什么触动的。对行内人就不同了。就好像普通人都是买一本诸如《人体测量手册》的工具书,还可以特意选一本辞海出版社出版的。结果就见江远,好像把《人体测量手册》给背了下来。在任何一个工作场所,谁遇到这样的同事,谁不懵?江远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拿尺子多测了几个数据,默默验算了几次。感觉出入都不大。回归方程这种东西,本来就可以理解为经验总结的公式,公式就在哪里,数据也在这里,代入进去,得到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有年轻医生偷偷洗干净手套,又摘了手套,又洗干净手,又换了新手套,然后搜了手机,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接着,他就默默煮骨头去了。王澜沉吟着道:“身高一米七的40岁女性,这种人,在清河市应该也不多。”“就怕不是清河市的。远抛近埋。”另一名市局法医微沉吟。这次还好是王澜挑大梁,他对眼前的案子,真的是一点信心都没有。凶手杀一个人,有可能破绽百出,杀了4个人,多少应该练出点经验了。这里的法医,有的都没参与过四次分尸案呢。而这四具尸体,处理的真的是相当不错了,要不是水库的水退到了历史低位,可能再过几十年,都没人知道这里有尸体了。王澜拧着眉头,道:“远抛近埋确实是一般规律,但这几具尸体,比起单纯的抛尸,更接近于埋尸了。而且,连续四次,同一个地方,也不像是距离太远的。”远抛近埋,说的是刑侦们总结出的规律。通常来说,凶手抛尸,如果距离很远的话,会选择直接抛尸,而空间距离较近的话,会选择埋尸。这是非常有趣的心理。实质上,如果距离很远的抛尸,并且埋尸,难度自然是更大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凶手在陌生的地方,显然不愿意逗留太久。或者说,凶手愿意用于处理尸体的时间,其实是有一个区间的……而两人讨论的,其实也是这个问题。水库里的尸体,算抛尸还是埋尸?埋尸的核心点,其实是要花费时间来挖掘的。因为凶手在陌生地点的不安全感很重,所以,在远离他熟悉的地方,远离他的生活和工作中心的地方,凶手通常是不太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和体力去挖掘的。但要说凶手不想抛尸抛的更隐秘,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沉入水库,本身更趋向于抛尸。若果如此,意味着尸体的来源范围大大的扩展了,受害人不一定是清河市,甚至不一定死于附近的城市。单从确定尸源来说,这个难度等于是拉满了。王澜缓缓摇头,接着道:“我个人倾向于是抛尸,具体的侦查方向,给领导们烦去吧。”江远听着没吭声。他也更倾向于尸源在附近。但是,这并不是排他性的答案,意外的情况还是有可能发生的。不过,即使让江远做负责人,他也会得出跟王澜相同的结论的。否则,这个案子从法医的角度来说,就太难做了。通过法医人类学的技术,寻找尸源,本质上就是找交集,就像是在一个黑板上画圆,不停的寻找这些圆的交集点,最终,当交集的人数足够少的时候,就容易找到尸源了。比如眼前编号1的尸体,女性是一个圈,40岁左右是一个圈,生育过是一个圈,再加上身高一米七,又是一个圈。能够符合这些条件的圈,再加一个清河市的失踪人口的圈,最后的交集很可能就只有一个,最多几个人符合。那就基本能够确定尸源了。而确定尸源,是此类案件的第一步。甚至可以说,只有确定了尸源,案件才有开启的基础——这也是王澜的工作任务。“那个……小庄,你做个记录。”王澜点了一个年轻法医的名字。小庄“哦”的一声,立即去脱手套洗手去了。一番折腾,做好了记录,另一锅尸体也就煮出来了。撇去浮沫,倒去尸汤,捞出带筋膜的骨头,再铲干净,又在第二个解剖台,展开了特征骨——之所以要撇去浮沫,也是上一锅的经验,仅仅倒了汤水,浮沫会沾到骨头上,得费力二轮清洗。如此一来,解剖台又有点不太够了。四具尸体还是太多了,清河市的解剖室已经是放大需求了,但也不能让一具尸体占两个台子。但是,将带着塑料袋的尸包直接放地上也不行。地面污水横流,塑料袋其实也是证物的一部分……于是,又是一番折腾,将另外两包没拆开的尸包,抬到一个解剖桌上,然后集中解决拆开的两包尸体。一个尸包一个人,里面还有石头,以及或许渗入的水,要抬动它,举高高,非得三个人甚至四个人出力才行。王澜作为女法医,这时候就只能站旁边加油……一个小时后。去吃饭的法医们回来了,当此时,这边的第二具尸体,也才摆弄清楚。“35岁。男性。身高一米七左右……”江远很快给出了判断。王澜赞同,自言自语的念叨:“男女都有了,身高倒是相同。”“连环杀手,就喜欢杀身高170厘米的人,不论男女和年龄。”一名法医做了次个人总结。旁边做记录的小庄忍不住抬头,道:“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什么?”“在中国,喜欢杀身高170厘米的人,他得累死掉。”“哦,那可能还要别的叠加因素……”小庄懒得跟他说,转而道:“我觉得,这个抛尸的方式,有点像美剧里的双面法医。也叫嗜血法医。”“我只看过开头,他怎么抛的?”王澜立即给予重视。模仿犯,在凶手里面,可是一个大类。小庄整理了一下语言,道:“他经常是在类似一个集装箱里,铺满塑料,自己也全身包裹好,穿防护服之类的,戴口罩。然后把人脱光了绑在台案上,一刀杀死,然后分尸,装进塑料袋,最后运到海里,抛尸。”王澜略沉吟,道:“那他需要买大量的塑料布,需要一个独立的房子或者空间,还要买防护服,口罩,另外,我们的凶手肯定不是法医,他分尸是用电锯之类的东西,塑料布很容易就戳破了……”“还要交通工具。另外,尸包太重了,一个人很可能搬不动。”江远道。“所以,有可能是多人作案?”王澜眼前一亮。江远没应他的话,反而陷入了沉思。须臾,江远缓缓道:“我觉得,就算是有多人作案,都已经分尸成这样了,为什么还要装这么大的尸包?”王澜悚然抬头。江远继续道:“他如果懂得总结经验的话,把尸体分包成两个,甚至四个包,会轻便轻松很多的。沉底靠的是石头,不是尸体本身的重量。”不仅是王澜,在场诸人都是咽了口唾沫。“现场只有这4个尸包,所以,如果犯罪升级的话……”小庄深吸了一口气。江远点头道:“如果犯罪升级,凶手很可能会选择更深的水域,更小的尸包。”“有道理。”王澜重重的叹口气,对小庄道:“打电话给支队长,让他们找蛙人,下水找找看。”……通过某一块骨头,来推断尸体生前的状况,基本都是基于统计学的。像是对身高的判断,基于长骨就很好判断。也就是大腿骨,小腿骨,以及上肢的肱骨等——用猪肉摊上的描述更容易理解,就是筒子骨。民间俗称的“这孩子小腿长,长大了一定个子高”,在本质上,跟法医们的判断模式也差不多。不过,真要说准确性的话,也是有问题的。如果以身高为目标的话,那腿长款的,跟腿短款的,通过长骨来判断,肯定是有差的。为此,法医们就开始根据不同位置的骨头,来做各种回归方程,来判断身高。腰椎也是如此。就是略微复杂了一点。比如,先要分男女。其次,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各有不同。每个腰椎有十个测量点,包括椎体前高,椎体后高,椎体上矢径,椎体下矢径……最后形成的回归方程,一共是19种。背下来都要烦死人。正常人也不太会去背诵这种回归方程,知道去哪里查就行了。但江远拿的是lv3的法医人类学的剧本,这就不能去查了,直接背下来的逼格更高一点。这对外行人来说,大概率是没什么触动的。对行内人就不同了。就好像普通人都是买一本诸如《人体测量手册》的工具书,还可以特意选一本辞海出版社出版的。结果就见江远,好像把《人体测量手册》给背了下来。在任何一个工作场所,谁遇到这样的同事,谁不懵?江远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拿尺子多测了几个数据,默默验算了几次。感觉出入都不大。回归方程这种东西,本来就可以理解为经验总结的公式,公式就在哪里,数据也在这里,代入进去,得到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有年轻医生偷偷洗干净手套,又摘了手套,又洗干净手,又换了新手套,然后搜了手机,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接着,他就默默煮骨头去了。王澜沉吟着道:“身高一米七的40岁女性,这种人,在清河市应该也不多。”“就怕不是清河市的。远抛近埋。”另一名市局法医微沉吟。这次还好是王澜挑大梁,他对眼前的案子,真的是一点信心都没有。凶手杀一个人,有可能破绽百出,杀了4个人,多少应该练出点经验了。这里的法医,有的都没参与过四次分尸案呢。而这四具尸体,处理的真的是相当不错了,要不是水库的水退到了历史低位,可能再过几十年,都没人知道这里有尸体了。王澜拧着眉头,道:“远抛近埋确实是一般规律,但这几具尸体,比起单纯的抛尸,更接近于埋尸了。而且,连续四次,同一个地方,也不像是距离太远的。”远抛近埋,说的是刑侦们总结出的规律。通常来说,凶手抛尸,如果距离很远的话,会选择直接抛尸,而空间距离较近的话,会选择埋尸。这是非常有趣的心理。实质上,如果距离很远的抛尸,并且埋尸,难度自然是更大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凶手在陌生的地方,显然不愿意逗留太久。或者说,凶手愿意用于处理尸体的时间,其实是有一个区间的……而两人讨论的,其实也是这个问题。水库里的尸体,算抛尸还是埋尸?埋尸的核心点,其实是要花费时间来挖掘的。因为凶手在陌生地点的不安全感很重,所以,在远离他熟悉的地方,远离他的生活和工作中心的地方,凶手通常是不太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和体力去挖掘的。但要说凶手不想抛尸抛的更隐秘,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沉入水库,本身更趋向于抛尸。若果如此,意味着尸体的来源范围大大的扩展了,受害人不一定是清河市,甚至不一定死于附近的城市。单从确定尸源来说,这个难度等于是拉满了。王澜缓缓摇头,接着道:“我个人倾向于是抛尸,具体的侦查方向,给领导们烦去吧。”江远听着没吭声。他也更倾向于尸源在附近。但是,这并不是排他性的答案,意外的情况还是有可能发生的。不过,即使让江远做负责人,他也会得出跟王澜相同的结论的。否则,这个案子从法医的角度来说,就太难做了。通过法医人类学的技术,寻找尸源,本质上就是找交集,就像是在一个黑板上画圆,不停的寻找这些圆的交集点,最终,当交集的人数足够少的时候,就容易找到尸源了。比如眼前编号1的尸体,女性是一个圈,40岁左右是一个圈,生育过是一个圈,再加上身高一米七,又是一个圈。能够符合这些条件的圈,再加一个清河市的失踪人口的圈,最后的交集很可能就只有一个,最多几个人符合。那就基本能够确定尸源了。而确定尸源,是此类案件的第一步。甚至可以说,只有确定了尸源,案件才有开启的基础——这也是王澜的工作任务。“那个……小庄,你做个记录。”王澜点了一个年轻法医的名字。小庄“哦”的一声,立即去脱手套洗手去了。一番折腾,做好了记录,另一锅尸体也就煮出来了。撇去浮沫,倒去尸汤,捞出带筋膜的骨头,再铲干净,又在第二个解剖台,展开了特征骨——之所以要撇去浮沫,也是上一锅的经验,仅仅倒了汤水,浮沫会沾到骨头上,得费力二轮清洗。如此一来,解剖台又有点不太够了。四具尸体还是太多了,清河市的解剖室已经是放大需求了,但也不能让一具尸体占两个台子。但是,将带着塑料袋的尸包直接放地上也不行。地面污水横流,塑料袋其实也是证物的一部分……于是,又是一番折腾,将另外两包没拆开的尸包,抬到一个解剖桌上,然后集中解决拆开的两包尸体。一个尸包一个人,里面还有石头,以及或许渗入的水,要抬动它,举高高,非得三个人甚至四个人出力才行。王澜作为女法医,这时候就只能站旁边加油……一个小时后。去吃饭的法医们回来了,当此时,这边的第二具尸体,也才摆弄清楚。“35岁。男性。身高一米七左右……”江远很快给出了判断。王澜赞同,自言自语的念叨:“男女都有了,身高倒是相同。”“连环杀手,就喜欢杀身高170厘米的人,不论男女和年龄。”一名法医做了次个人总结。旁边做记录的小庄忍不住抬头,道:“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什么?”“在中国,喜欢杀身高170厘米的人,他得累死掉。”“哦,那可能还要别的叠加因素……”小庄懒得跟他说,转而道:“我觉得,这个抛尸的方式,有点像美剧里的双面法医。也叫嗜血法医。”“我只看过开头,他怎么抛的?”王澜立即给予重视。模仿犯,在凶手里面,可是一个大类。小庄整理了一下语言,道:“他经常是在类似一个集装箱里,铺满塑料,自己也全身包裹好,穿防护服之类的,戴口罩。然后把人脱光了绑在台案上,一刀杀死,然后分尸,装进塑料袋,最后运到海里,抛尸。”王澜略沉吟,道:“那他需要买大量的塑料布,需要一个独立的房子或者空间,还要买防护服,口罩,另外,我们的凶手肯定不是法医,他分尸是用电锯之类的东西,塑料布很容易就戳破了……”“还要交通工具。另外,尸包太重了,一个人很可能搬不动。”江远道。“所以,有可能是多人作案?”王澜眼前一亮。江远没应他的话,反而陷入了沉思。须臾,江远缓缓道:“我觉得,就算是有多人作案,都已经分尸成这样了,为什么还要装这么大的尸包?”王澜悚然抬头。江远继续道:“他如果懂得总结经验的话,把尸体分包成两个,甚至四个包,会轻便轻松很多的。沉底靠的是石头,不是尸体本身的重量。”不仅是王澜,在场诸人都是咽了口唾沫。“现场只有这4个尸包,所以,如果犯罪升级的话……”小庄深吸了一口气。江远点头道:“如果犯罪升级,凶手很可能会选择更深的水域,更小的尸包。”“有道理。”王澜重重的叹口气,对小庄道:“打电话给支队长,让他们找蛙人,下水找找看。”……
===第二百五十章
锯条===
尽管只是确定了一名受害人,或者说,确定了一名受害人,已经让众人情绪高昂了。
几个群里,说话的人都明显多了起来。
江远被拉入的‘灰章群’里,就有人乐呵呵的聊了起来:
痕检李锐:【感觉看到希望了,确定尸源了,就可以搜索失踪当日的活动轨迹了,】
现断张明远:【别那么乐观,失踪三年零四个月了,也就家里人还能记得一点,再问身边的人,都记不起来了。】
图侦富全资:【失踪的时候没有积极的找人吗?正常人,如果身边有人失踪了,还被问话的话,一定会记忆犹新吧。】
现勤张明远:【失踪的时候,她父母都不在身边,下乡去了。受害人没工作,家里蹲,思,现在叫灵活就业,也就没有同事,失踪四天以后,父母多次打不通电话才报警的。】
法医牛立煌:【(?ω?)被害人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全是伏案工作的职业病,结果竟然没工作吗?】
现勘张明远:【打游戏打的吧。】
法医牛立煌:【艹,法医没法干了,这还怎么判断生活职业场景?】
现勘张明远:【还好找到了受害人的佩饰,江远还是厉害,不然的话,这波还能不能找到受害人都不一定。】
图侦富全贤:【那现在,摩托车的线索有吗?还是线索就断掉了?】
现勘张明远:【还在找,而且也不能局限在受害人的生活区域,这人的生活区域很狭窄的。】
一群人聊着天,从乐观走向悲观,很快就不聊了。
江远也是看的皱眉。他是设想过受害人的身份的,但是没有什么拿稳的想法。
不过,他最初的想法,也是认为受害人为白领或公务员,至少是办公室伙案工作的类型。哪里想得到,二十几岁的女孩子,认真玩游戏,竟然也能玩出这么多病来。
刷完了手机,回过神来,江远暗叹一口气,又重新看起了尸体。
以他原本的想法,这要是找到了尸源所在地,或者是案发地,找到凶手的概率就非常高了。
单以积案命案来说,现在得到的证据也不少了。
但是,找不到就是找不到,尤其是寻到受害人家里的这段时间,若是有新的线索,说不定直接就能锁定凶手了,可要是没有。这条线索的价值就大大减少了。
刑警们还在当地努力着,通过排查摩托车,排查失踪时的人员状况,排查受害人的人际关系等等,或许能够发现一点端保。
但从江远的角度来说,最好的证据,始终是尸体本身。
‘证据之王’就说明了尸体提供的信息之丰富,只是获取起来,有些太过于困难了。
不过,与头三具尸体相比,第四具尸体,看起来,似乎有更多的话想说——这纯粹是江远的一种感觉,如果要也来形容的话,第四具尸体显的更凌乱,处理的更草率。
而从时间来看,第四具尸体的死亡时间也是比较久的,江远的判断是4年以前。
等于说,这位受害人,是凶手更早期杀死的。
处理的不够完善
还是处理的过程中,遇到了意外?
江远心里怀揣着期待,仔细的寻找着线索。
其实,凶手在分尸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也是正常的。
农村过年的时候杀猪,请来的杀了一辈子猪的屠夫,也不敢说自己就不出一点点的意外。
何况凶手的心理压力大,操作地点往往也不是很舒适,视线等方面都受限制,出现意外情形是很正常的。有些凶手还学着带乳胶手套什么的,结果手套被切进尸体的都有。
前三具尸体,江远都没找到特别有用的证据,但看第四具的样子,江远希望能有所收获。
他也没有照着顺序去检视尸体,而是顺着心意,先取大块的骨头翻看。
这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精华_书阁…j_h_s_s_d_c_o_首.发.更.新~~
在此期间,其他法医们也有过来看骨头的,但大家着眼的点各不同,注意和判断的方向也都不同。
江远默默的看着,一路看到切开的桡骨和肱骨的时候,不由停了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4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