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召唤师第7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3/1034


熊毕利用了自己,自己也利用了熊毕。
算是扯平了!
“与半神强者之间的对决就要来了么,那就来吧……”夏平安喃喃自语,他一直在为这一天做着准备,哪怕以他现在的实力,面对半神,夏平安心中依然有些忐忑,但强烈的战意已经在他的血液里奔腾了起来,隐隐还有些期待,半神境与九阳境的召唤师,所差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境界,但要是能翻过这座山,一切就彻底不同。。
这次的任务要能完成,再融合十颗界珠,自己距离半神境,就又彻底拉近了一大步。
……
因为血锋基地内的召唤师人少了不少,基地内的修炼塔,空下来的就更多了,飞在空中,地面上的情况一目了然,夏平安也没有飞多远,就在距离血锋塔万米之外的一座山坡上落了下来,这里有一片修炼塔,他直接来到了其中的一座修炼塔前。
此刻的血锋基地内的修炼塔,日“租金”已经变成了300点神力,比之前增加了三倍,在血锋基地的战神之火点燃之后,留在基地内坦然享受基地保护的成本在迅速增加,这样一来,放在所有召唤师面前的选择就不多了——要么走上战场,要么自己去外面荒野求生福祸自担,想要留下享受安全的环境,那就要有为基地贡献自己所有力量,把自己当成“电池”的觉悟——在基地内呆一个月的成本是9000点神力,这已经超过了九阳境召唤师一个月内秘密坛城神力点的恢复数量。
夏平安此刻每个月能恢复的神力点,还不到7500点,他要在基地内呆上一个月,除了要把恢复的神力全部搭进去,还要倒贴1500多点神力才够,这就是在逼着人搏命了。
眼前的修炼塔内和其他修炼塔都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夏平安把福神童子,夏来福召唤出来之后,自己弄了一个阵盘护住修炼塔,随后就到密室之中准备融合界珠去了。
他刚刚又到手几颗界珠,在大战之前,多增加一点实力,也是让自己的底牌更多一些。
“姚崇治蝗”“火药”“尹喜”三颗界珠放在夏平安面前,夏平安想了想,第一个融合的就是“姚崇治蝗”这颗界珠。
姚崇是唐朝四大贤相之一,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推动社会变革,颇有作为,治蝗就是他的事迹之一。
现代的人觉得有蝗灾了灭蝗虫那是理所应当之事,可是实际上在唐朝,在姚崇之前,蝗灾出现后朝廷要不要下令灭蝗,却是一个大问题。
当时的人把蝗灾的出现看做是上天的示警,是天人交感的征兆,而灭蝗则要杀生,要把蝗虫消灭,杀害如此多的生灵是不祥之事,所以朝廷和地方都非常的纠结,许多地方官员根本不会去主动灭蝗,是在等着蝗灾自行消除,而姚崇治蝗,则是姚崇为宰相时推动朝廷和地方在蝗灾出现时为了救百姓而灭蝗的事迹。
这颗界珠融合起来非常容易,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夏平安身上的光茧破碎,这颗界珠已经融合完成,新增神力上限18点。
随后,夏平安又拿起了那颗“火药”界珠。
“这一下,华夏古代的四大发明应该齐了,就是不知道这界珠中的主角是葛洪、陶弘景、孙思邈或者是其他人物,这颗界珠倒有可能来一次突破性的融合,在弄出火药的时候,直接把炸药之类的东西弄出来,用在军事上……”
这么想着,夏平安在界珠上滴上一滴鲜血,眨眼之间,整个人就被包裹在了一个光茧之中。
同样不到十分钟,夏平安身上的光茧就破碎了,界珠融合完成。
夏平安苦笑,在这界珠之中,他是一个隐居深山的丹士,一个人在深山里一心想要炼丹,他一睁开眼,面前就放着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这三本书,书上写满了批注,各种线条画得密密麻麻,特别是这三本书上那些疑似和火药炼制有关的记载,全部都被着重画了出来。
丹房内放着不少炼丹用的东西,水银,硝石、石英,石灰,雄黄,硫黄、木炭和各种药材各种东西都有。
夏平安用硝石、硫磺,木炭三下五除二弄出了火药,还不等他再把火药弄成炸药,这界珠的世界就粉碎了,这颗界珠就没有给他突破性融合的机会。
所以,融合完这颗界珠之后,夏平安只能苦笑。
不过好在,这颗界珠融合完成后给的神力不算少,有整整36点,这让夏平安的神力上限一下子就达到了14996点。
“距离半神境,只差754点了……”夏平安精神一震,继续拿起“尹喜”界珠准备融合。
“尹喜”这个界珠,应该可以拜见老子了,老子可是华夏的圣人啊……
===第七百九十五章
众妙之门===
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夏平安一睁开眼,就发现自己正站在这雄关之上,面对东方,在看着远处,此关东西延绵有数里之长,但通关的古道宽度却只有两米左右,只容一车通行,关道上,通关的人络绎不绝,排着数百米的长队,有不少穿着布甲的军士,拿着长矛长枪,站在关上和关道两边,在守卫着关卡,检查着来往的通行车马。
这收关的士兵,在夏平安眼中,多少有些懒精无神的意思,没有什么雄壮抖擞,想想也是,一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这关上看着关口东西两边的车马行人风尘仆仆的来来往往,自己在这里风吹日晒,闻着太阳蒸腾而起的马尿味,看着洒在关道上的那些羊屎蛋,能精神抖擞那才是见鬼了。
在所有守关士卒的眼中,整个函谷关,最精神抖擞的,当然是关令大人,函谷关上下其实都不明白,听说关令大人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颇得昭王器重信任,前途无量,却为何放着好好的大夫不做,却偏要从洛邑主动跑到这鸟不拉屎的函谷关做一个小小的关令,每日在这里也风吹日晒,听这羊马的喧噪。
也正因为这位关令乃是大夫出身,主动来这里,所以来到这函谷关后,函谷关上下军士,都对这位关令格外敬重。
其实此刻站在函谷关上的夏平安也在想这個问题,尹喜可是周王身边的红人,又有本事,这样人为何要放弃大夫的职位主动来函谷关当一个小小的关令。
史书记载,尹喜乃先秦时圭阝县人,母鲁氏,生喜。。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坟、索、素、易之书。善天文秘纬。仰观俯察,莫不洞澈。不行俗礼,隐德行仁。后因涉览山水,于雍州终南山周至县神就乡闻仙里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因以其楼观星望气,故号其宅为楼观。周王闻之,拜为大夫,后复招为东宫宾友,周昭王三十三年,尹喜向周王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下僚,寄迹微职……
“若无尹喜,圣人老子西出函谷关,飘然无踪,恐怕就不会再有《道德经》留世,所以……尹喜辞去大夫之职,没有回家,也没有回终南山,而是从繁华的洛邑主动来到这偏远的函谷关,那是他已经知道未来会有圣人从这里出关西游,仙踪飘渺,他是来这里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为华夏留下《道德经》这样的瑰宝……”夏平安喃喃自语,这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夏平安不会望气,不知道老子啥时候会来,但他知道,应该快了。
要是没有神念水晶,能融合这颗界珠才是见鬼了,每日这关下的人来来往往不知凡几,谁知道这颗界珠的任务就是要去拦一个骑青牛的老头呢!
就在这时,一个脸色暗粗糙的红守关的小吏走了过来,恭敬的对着夏平安行了一礼,“这里风吹日晒的,大人不如到官舍之中休息,这里就交给我们吧,反正这里也没有什么事,有事我们再通知大人……”说着话,那小吏还朝着东边看了几眼,“不知大人每日在这里朝东看些什么呢,这道上除了通关之人,啥也没有啊!”
夏平安微微一笑,“让关中所有士卒今日洒扫清洁关道官舍,准备迎接贵客!”
“啊……”那个关吏一下子傻了眼,但也不敢问什么,只是连忙去安排了,关令大人平时很少下令让大家折腾,但一下令,那就是军令,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3/10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