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大圣第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1464


关键还是死在诡异邪祟手里,死得不明不白。
听了冯捕头的话,老道士换上肃然神色,开始了仔细检查郑元虎房间角角落落。
而在这个空隙,晋安目露思索之色。
他在广平右说通感录上,有看到过类似故事,那则志怪故事叫“鬼喘气”。
“晋安公子可是有了什么头绪?”冯捕头最善察人颜色,他看出了晋安或许有了什么发现,于是轻声问道,担心打断了晋安思绪。
晋安想了想,组织了下语言,这才说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鬼喘气?”
“大概意思就是,冤死、枉死之人,在死后会有一口殃气堵在喉咙,也有的地方称之为怨气。人死后有一口殃气堵在喉咙,所以死后的人不能咽气、吸气,只有活人才能呼吸。”
“这就是为什么郑捕头一开始未闻到怪味,直到经过门房提醒后,这才买来胭脂、香粉掩盖自己身上是尸气。因为,死人无法呼吸,自然就闻不到自身散发的尸气!”
晋安眉梢微凝的继续说道:“我觉得,郑捕头一开始就已经身陨牺牲,希望冯捕头不要多抱幻想。”
“现在的郑捕头,不过是被什么东西附身的邪尸,继续佯装成人,继续寻迹着郑捕头生前的生活轨迹不变,好让大伙对他放低戒心。”
会不会又是纸扎人附身?
晋安心中,其实还有一句没说出来。
“冯捕头接下来可有想好,该怎么处理郑捕头这个内鬼?”晋安看向冯捕头。
===第48章
昌县繁荣昌盛(感谢盟主@“明月无间”)===
昌县。
文武庙。
随着一年一度的清明庙会越来越临近,文武庙附近的气氛也开始变得繁华。
花灯。
龙灯。
凤灯。
代表喜庆氛围的大红红绫。
文武庙周围一片的商铺,都早早挂起了字画,这些字画上写的都是文物贺词,而店内掌柜早已乐开怀的喜迎一名名来文武庙附近游玩的外地游客。
虽然现在距离清明庙会,还有半月时间。
可早早就提前闻名赶来的外地游客、公子小姐、书生才子、商贾家眷、名旺贵族女眷们,都已出现在文物庙附近,提前瞻仰文武庙,感受火热氛围。
而且古代娱乐项目也少,整日待在客栈里,终归会乏,所以都走上街头,感受异地风情,看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昌县文武庙的由来。
根据县志记载,是因为昌县临近水道发达的阴邑江,阴邑江上每日船来船往,船帆如织,热闹繁华。
这就让昌县百姓有了高速跟外界沟通的机会。
周围几县的人若参加科举、武举,为了节省旅途时间和金钱,基本都会选择走昌县的水道,所以慢慢的,昌县就建起了这座文武庙。
历届科举考试、武举考试时,都能为昌县带来不菲的香火与繁华人气。
这文武庙说来也是奇哉。
不供奉文武二圣。
反而供奉一棵千年神树“青钱柳”。
人们将自己的心愿与名字,写在系又红丝绳的竹牌上,然后抛到神树上,抛得越高,挂得越高,寓意“吉星高照,凤凰栖梧桐,气运大旺”。
更甚至,自从十年前,青钱柳一夜神异,青铜果实变成黄灿灿的古铜钱果实后,神树除了能祈福文武外,还多了个能“引财神爷进门,招财进宝”的传闻。于是,就连那些商贾、富商、贫穷家的人,也都开始纷至沓来的图这一份热闹。
就这样,清明庙会,达到了十年最盛况空前。
因为神树珍重,怕会被人毁坏,所以这文武庙平时都不对外开放,只留简单几人负责平日里的打扫。
文武庙只在清明庙会那天才会开放。
这种严谨情况,甚至就连因庙会临近,昌县当地衙门派来的负责巡逻护卫,维持秩序的衙役,都进入不了文武庙内。
没人能知道文武庙里究竟是什么情况。
这一切都是从十年前的千年青钱柳神树一夜神异变化后开始的,据说是防止人一旦多起来,就容易混入些鱼目混珠的人破坏神树。
庙里人员越简单,才能越少出现纰漏。
张县令上任,也就这几年时间,十年前张县令还不是昌县的县令,不知道为什么前一任的县令同意了这事,十年过去已经物是人非,也问不出个原由了。总之,后来这种奇怪规矩,就这么不了了之的传承下来了,一年又一年,持续了十年。
不到清明庙会那天,文武庙绝不对外开放。
就算捕头来了,张县令来了,也进不去。
张县令为了不拂上一任县令的面子,也就让这规矩一直继承下来。
所以,进入不了庙里的衙役们,全都保护在离文武庙最近的四个方位几民房里。
此时正是晴天白日。
文武庙四周,时不时有头顶太阳的白役巡逻经过。
老油条的班头和衙役,则是偷懒躲在民房里享受着明前茶叶,名之曰负责暗处盯梢。
忽然。
一队身穿衙里公职制服的人,一路畅通无阻的出现在一座一进大院的民房外。
带头之人,是名骑着匹枣红马的络腮胡精壮男人,气质跟那些普通衙役明显不同。
随后,就有一名衙役匆匆跑进大院内,然后找上一名班头。
衙役附耳几句后,班头表示已经知道的点点头,然后来到一间房外。
“禀告郑捕头,赵捕头赵已到,想跟赵捕头轮值交接职务。”
只要是人,就会乏,精神困乏就会容易出现麻痹心理,所以这文武庙防护工作,几大捕头之间是每隔几天就相互轮值一次。
今日,恰好轮到昌县三大捕头之一的赵阳平捕头,负责交接轮值。
“郑捕头?”
“郑捕头?”
然而,这名班头连着轻喊几声,房内始终没有动静。
这名班头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不觉有异常,见喊了几声都未得到郑捕头的回应,于是又原路返回。
班头回到大堂处,向一名坐着正喝茶的人,殷勤汇报道:“回赵捕头,刚才我去通禀郑捕头,说赵捕头您来了,郑捕头因在闭关,暂时未回应。还请赵捕头您再多坐一会,一般来说郑捕头闭关会有点久,平时都是闭关到入夜后才会出来吃几口饭,然后继续闭关修炼。”
这名赵捕头,正是此前骑着枣红马的那名络腮胡精壮男人。
“哦?郑捕头最近几日都是这样吗?”
“是的,赵捕头。”班头点头哈腰的殷勤道。
“无妨,那就再多等一会时日吧,你们先提前向我汇报下防卫情况。”
日落月升。
斗转星移。
沦陷入沉沉夜幕下的昌县,一魁梧男子,落地无声,走路没有脚步声的独自默默走在宵禁后的街头。
当走了一段距离,迎面撞见几名巡夜的乡勇。
那几名乡勇一看清对方五官后,都放下手中兵器,恭恭敬敬行礼:“郑捕头!”
当这几名乡勇注视郑捕头远去,觉得听不到自己声音后,私下讨论开来。
“郑捕头不是在文武庙那边吗,怎么独自一人走在街上?”
“你忘啦,今天是文武庙那边的轮值换防日,接下来几日是由赵捕头负责守文武庙。”
“唉,你们看到没,郑捕头的脸”
“不要背后议论这事,小心了郑捕头,以后给我们小鞋穿。三大捕头的事,不是你我一介乡勇能讨论的。”
“对对对,不讨论这事了,你们有发现没,郑捕头走路好像没有声音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14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