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9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4/2158


可是就是在这钓鱼城下,蒙哥被宋朝军队击退,蒙哥身中砲石,重伤身亡。
三十六年时间里,钓鱼城始终屹立在川蜀大地上,南宋朝廷投降之后,忽必烈说不屠城,不杀人,守将王立最终决定弃城投降。
三十余名守将拔剑自刎,以谢宋禄,忠烈千秋。
杨爱的意思是,海龙屯所在的龙岩山的地理位置条件,比钓鱼城还要好,还要险峻异常,只要防守,便可以等到大明皇帝的妥协。
他们历史上也一直如此做的,大军劳军远征,总是要回去的。
只要他们土司和大军达成了投降的条件,土司土酋们奉皇帝为正朔,一应差遣、劳役、赋税等仿照旧例就是。
当初大明的太祖皇帝不也是这么做的吗?三十万大军劳师征伐,最终还不是册封了他们四大家为土司世官?
当初永乐皇帝改思南、思州宣慰司为贵州三司,设立州府县管理,直至今日,他们不还是土司世官吗?
杨爱提起钓鱼城之战,也是因为钓鱼城的营建,以及整个川蜀地区的山城防御体系,就是在杨爱的祖先杨文献出的保蜀三策的谏言下诞生的。
「移镇利阆间,经理三关,为久驻谋」的上策,「择诸路要险,建城濠以为根柢」的中策,都是构建山城防御体系,而南宋名将余玠后来延请播州冉琎、冉璞建立了钓鱼城。
海龙屯是播州囤堡防御体系中最杰出的代表,它是在南宋抗击蒙元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也是囤堡防御体系最后的荣光。
杨爱继续说道:“《易》云: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龙岩山者,乃播南形胜之地也!吾先侯思处夷陬,不可无备,因而修之以为保障!”
“我现在说几点,一:总管、总领、把总、提调、书吏,各理事务。”
“二:守衙小童、守仓户、打扫户、总旗、小旗、军士、苗军并住囤医生、匠作、主持一干人等,各有役次。”
“三:各关隘军士时刻不可擅离,各给年貌号牌稽考,内无出关字样。”
……
杨爱强调了下,上下囤均有严格规定,各部门各司其职,防备外人擅入打探消息。
十万大山,虽然蛮荒,但是不代表是文化荒漠之地,相反,土酋们都是汉姓,他们甚至有人功名在身。
囤堡防御体系的是有一整套的军事逻辑在内,这个龙岩山上的海龙屯龙宫,历经三百余年而不衰。
整个防御体系从内而外,充分利用地形,又融入地形,攻防结合,寓攻于防,层层设关,关关相卫。
“当然了,我们打不过大军,这是实情。”杨爱很坦然的承认了现实的情况。
大明真的铁了心要敲掉他们的海龙屯,他们也不见的能扛得住。
杨爱这话一出,立刻引得了阵阵的惊呼之声,说了这么多,居然最后以无法抵抗为结语?
“但是我们可以和他们周旋许久,大明军队无法久留,我们无法战胜,但是不会战败,只要烟瘴起,大军北人居多,他们必然班师。”
“到时我们就和大军讲断。”
杨爱的目的自然是以抵抗争取更好的投降条件。
“杨宣慰有理。”众人这才明白了杨爱的意图,众人全都松了口气。
思播田杨,两广岑黄。
思州播州的田家、杨家,两广的岑家、黄家,都是大明朝的知名土司。
但在实际上,田、岑、黄三姓,亦非杨氏之比也。
杨氏在云贵、两广是独一档的土司。
但是杨氏的崇高地位,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朝廷对他们杨氏的任命,很少一部分来自于他们在播州的经营。
土司也不是铁板一块,甚至是有世仇,比如杨氏和水东宋氏、水西安氏之间的撕扯,能够追溯到了唐朝时去了。
甚至现在水东宋氏,还握着他们杨氏若干先祖尸骨未曾归还。
而水东安氏若非大军至,他们也是决计不会前来这海龙屯。
杨爱今天说死扛到底,明天这些水西、水东、思州的土司,就敢投效朝廷,跟着朝廷摇身一变,变成平叛急先锋。
哪怕是在杨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正统年间,杨爱私自铸造火铳、火炮,被他的弟弟杨文援给举报给了朝廷。
王骥兴师问罪,杨爱花费了白银数万两,马匹数千,将所有的火器上缴,这件事才算挨过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4/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