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2158


于谦看朱祁钰一脸茫然,站出来说道:“陛下带十三骑探敌营,城头大将军炮轰鸣之下,孛罗不知道是炸死了,还是被陛下砍死了。”
“瓦剌步战,才溃散四散而逃。”
“原来如此。”朱祁钰这才点了点头,这才了然,为何瓦剌步战,为何那么的不堪一击,突然就散架了。
德胜门外一战,与步战接敌这份功劳,的确是要算在朱祁钰本人身上的。
德胜门大战,他可没有简简单单的参与,而是冲锋在前,阻敌在后,尽全功,这份功劳自然要算在自己头上。
给别人论功行赏,他自己皇帝就没有功劳了?
没人给他论功行赏,但是做了什么,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射杀朱祁镇龙旗大纛执旗手的是他带领的十三骑,骚扰周旋瓦剌步战的也是他带领的锦衣卫缇骑,德胜门外的上半场,的确是朱祁钰本人打下的,孛罗死于炮火之下,的确得算在他的头上。
他平静的说道:“区区小贼耳,不足挂齿,兴安,宣旨。”
兴安身边有个小黄门,手里端着一个盘子上面一大堆的圣旨,这些都是册封的圣旨,具本开列诸将校功绩,封赏诸将。
“朕以凉德嗣承大统,仰惟祖宗创业之艰,宵旰孳孳,勉图治理,以大兄太上皇帝銮舆未复,痛恨日深,方诘兵数十万,欲以问罪于虏。”
“而虏以使来请迎复者屡皆诈,太上皇帝诏旨,谓若重遗金帛以来,虏必款送还京。”
“朝廷固疑其诳,而于礼难辞,拒悉勉从之,奈何其计愈行而诳愈笃……”
这段诏书是给京师保卫战定调儿,胜利者是不会被审判的,胜者为王,自然可以将事情定性。
首先必然是瓦剌入侵,这一性质。
其实从朱祁镇被俘开始,派遣使者送去金银之物,再到宣府、大同扣门之举,最后到德胜门外想要让于谦和石亨迎驾之事,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尤其是朱叫门的龙旗大撵出现在了德胜门外,大明新皇帝不得不亲自上阵,这件事更是着墨极多。
这道圣旨,会通过驿站,通传全国各地,告诉大明的百姓,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宣读册封圣旨就用了小半个时辰。
王直一直等到了旨意宣读完毕,才起身出列说道:“陛下,臣有大事启奏,陛下,该移宫了。”
“陛下乃大明英主,却一直住在王府里,坊间多有传闻,臣斗胆,还请陛下移宫。”
王直作为文官之首,并没有觉得这份圣旨,有任何的不妥。
太上皇做的,陛下自然说的。
太上皇带着二十万精锐,在廷文武七十余人,征战迤北,一战被打的全军覆没。
大明新皇帝带着一群京师老营2万人,备操军、备倭军20万,打的也先抱头鼠窜。
而且不是依托于城墙有利地形,是在城外与敌接战!
为什么说不得呢?!
王直作为吏部主事,文官之魁首,压根对圣旨的任何反对的意思。
反而觉得陛下该移宫了,一直住在郕王府算怎么回事?
朱祁钰则看着王直,一言不发,坊间传闻,其实只是托词罢了。
之前朱祁钰一直住在郕王府里,也没见王直请求移宫,现在京师保卫战打完了,开始请旨移宫了。
算是以王直为首的大明文吏,认可了朱祁钰这个皇帝。
朱祁钰却不太想同意,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唐明皇李隆基要住在兴庆宫内,而不是移宫到太极宫或者大明宫。
太极宫是隋宫旧址,唐初李渊、李世民都在太极宫,大明宫是李世民为了安置李渊建的宫殿,而后李渊病逝,大明宫停建,随后在武则天手中兴建。
之后大明宫就成为了大唐的政治中心,但是李隆基偏不住在大明宫或者太极宫,而是在自己的藩王旧址上翻盖了兴庆宫,一直在安史之乱之前,都住在兴庆宫内。
这是为何?
朱祁钰本身是庶皇帝,这皇位乃是群臣共举,那封来自迤北的禅让诏书,连个印都没落,在廷文武,都心知肚明,那是假的。
在朱祁钰看来,这皇宫,就是群臣立的猪舍罢了。
他们想要养猪,而朱祁钰偏不想当那头任人摆布的猪。
住进了皇宫之后,他还能那么方便的接见于谦、金濂等朝臣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