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7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1/2158


而且麓川因为是烟瘴之地,平叛极难。
于谦笑着说道:“陛下是要召回靖远伯吗?毕竟麓川之事已定。”
靖远伯王骥,以文臣封爵,人在贵州湖广一带震慑生苗。
正统十四年二月,因为征伐麓川,贵州守备空虚,邛水十五洞司苗民聚众起事,迅速攻占思州府城五开,苗民进攻清浪镇远等地,王骥不得不和思家签订了盟约,回师平叛。
王骥挂平蛮将军印,充总兵官,负责镇压事宜。
自正统十四年九月起,会昌伯孙忠屡次提议让王骥柳溥等人回京督办京营一事,朱祁钰都以苗疆不稳为由拒绝了。
直到孙忠拒绝住官邸,回到了山东祭祖。
于谦认真的想了片刻说道:“还是让靖远伯镇贵州吧,省的生苗起事。”
朱祁钰对这个正统年间,文进士封爵的人,多有警惕。
这王骥是不是会昌伯那一系的人,朱祁钰不在意,而是正统年间的征战实在是吊诡。
王骥三征麓川,起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国困民乏,却始终无法平定边患。
这件事透着一种名叫养寇自重的诡异。
这让朱祁钰想到了一个人,李成梁。
李成梁可是把努尔哈赤养在了家里为家人,努尔哈赤那十三甲还是李成梁给的。
大明的边将擅长养寇自重这种把戏,朱祁钰必须要警惕。
那王骥,这个文官封爵之人,到底有没有养寇自重?
===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还是朕罪天下===
朱祁钰处死了广通王朱徽煠、阳宗王朱徽焟,这岷府兄弟二人,该死。
他们为何该死,因为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的湖广、贵州等地的生苗之变,在两个人的勾结之下,差点再次复叛。
朱祁钰三令五申,才算是止住了这个势头。
所以广通王和阳宗王,这岷府的兄弟二人必然明正典刑,方能安定湖广。
至于王骥,是不是在养寇自重?
朱祁钰想到了大明历史上养寇自重的典型人物,李成梁。
李成梁击败了女真,俘虏了努尔哈赤与他的弟弟舒尔哈齐,然后养在府上,收为家人,最后阴纵之,归。
放虎归山。
而后,李成梁将塔克世所遗土地人马派给努尔哈赤,并给都督敕书,令袭都督指挥衔,给了努尔哈赤统治女真大义的名分,还给了他兵马。
李成梁的晚年,常常包庇努尔哈赤,保奏给官,弃地以饵之。
这些都是李成梁干的事情,最终的结果就是大明在朝鲜和倭寇丰臣秀吉打的天翻地覆,努尔哈赤不断的扩充着自己的实力。
而随后发生的萨尔浒之战、沈阳之战、广宁之战,大明接连战败,最终鞑清成为了大明的心腹之患,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朱祁钰对王骥的战功并没有疑问,但是王骥前后率领十五万大军,三次征伐麓川,麓川却反复叛乱,这不得不让朱祁钰内心有些疑虑。
这打了这么久,到底打出了什么?
麓川实力并不强,麓川八宣慰司加起来能凑出三万大军吗?
麓川本身就是元时的平缅宣慰司。
而且正统年间共计在正统四年、正统六年、正统七年、正统十三年,四次攻伐,每次动兵都是十余万人,转饷半天下,打的国困民乏,但是依旧未曾平定。
要知道,这不是思家第一次造反。
早在洪武三十年的时候,因为沐英去世,麓川一些人就升起了别样的心思,就已经造了一次反了。
而那次麓川之乱,沐英长子沐春,只用了一年的时间,用了五百骑兵,就打穿了整个麓川,一直打到了孟加拉海附近的大古剌宣慰司。
洪武三十年到正统四年,这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麓川靖安。
这怎么到了正统年间就变成了这副吊诡的模样。
十五万人,打了整整九年,却是毫无收获,连个送到京师斩首的敌酋都没有一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1/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