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6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9/2158


但是叶宗留的部将五十余人,他们起初起事就是为了求财,两次大赦,依旧不肯下山,朱祁钰自然留不得他们了。
大明的大赦天下,自洪武元年之崇祯十七年,共二百七十六年的时间里,一共只有五十二次。
朱祁钰登基之后用了一次,福建之事又用了一次,死不悔改,那朱祁钰也不给他们改悔的机会了。
“臣亦不敢为其求情私宥。”李宾言赶忙说道,他只是为邓伯孙求情罢了。
朱祁钰话锋一转说道:“但是邓伯孙不得回闽,这是必然的,就留在京师编户齐民吧。”
李宾言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邓伯孙若是回到了福建,有一定的基础,很有可能复叛,留在京师编户齐民,放回福建,那是放虎归山。
“陛下,臣有一事儿,拿不定主意。”李宾言有点犹豫的说道。
===第三百一十二章
赚钱嘛不寒碜===
李宾言有些犹豫的说道:“陛下,商舶多有火炮的违禁之物,虽然入港之时,他们都遮掩了起来,但是臣知道那是什么,一些弓弩火铳藏在船舱之中,臣有些疑虑,此事如何处置?”
朱祁钰面色变得严肃了起来,他郑重的问道:“李御史是如何处理的呢?”
李宾言知道这件事兹事体大,但他还是俯首说道:“未曾张弓,未曾填装火药等船舶,臣未曾查办,若是张弓入港,按倭寇处置。”
“大明海军军威不振,海贸多履险地,倭寇蛮横,南洋和西洋诸国,也不是良善之辈,臣反复告知所有船舶,入港需偃旗息鼓,不得张弓填药。”
这个处理方法显然在朝中臣子看来,是谋叛谋反谋大逆的大罪,但是李宾言反复衡量之后,还是决定冷处理。
就是你不张弓填药,我就当没看见,你若是张弓填药,我就把你当倭寇打了。
大明禁弩铳甲,凡是私藏者,一律按谋逆处理。
但是这些海船,所履之地,可不在大明境内,有点武器装备,理所应当,商贾行商天下,没点手段保护自己,那是胡扯。
这是十五世纪的大明朝,这是大明南下西洋船队解散后的第十六个年头,一律按大明律去督办海贸之事,必然是因噎废食。
朱祁钰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李御史处理极善。”
李宾言长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陛下会雷霆大怒,毕竟私藏火器甲胄弓弩,实在是有点大不逆,但是现实是商舶不带武器出海,那就等同于送死。
海盗可不跟你讲什么大明律,谁让你大明海军,军威不振。
朱祁钰笑着说道:“此事李御史不要声张,密州市舶也淡化处理便是。”
朱祁钰的意思就是这件事不上称,当成四两重处理。
若是上了称,这件事就是奔着谋反大罪去办了。
日后若有法令更张,再行明文,在法令更张之前,就行潜规则,朱祁钰现在的手太短了,管不到那么宽。
从倭国扬帆到大明需要多久?
慢则一月,快则十日,顺风逆风差距,海路早已畅通无阻,运作极为成熟,商舶极多,但是倭寇猖獗。
眼下市舶司的主要作用还是收税,武装收税的事儿,主要是陆地管辖。
“陛下宝源局的换银币是不是可以在密州也设一处?海商多银啊。”李宾言目光闪烁的提出另外一个问题。
他之前就提到过兵仗局让势要豪右之家参与,那显然是极为愚蠢的提议,但是宝源局不铸币,可以换银币,密州市舶司也属北方。
是不是可以在密州市舶司也设置一个兑换银币的地方呢?
朱祁钰并没有马上否定,而是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你这要是被朝廷的御史们知道了,定要参你一本了。”
大明的官僚们对于宣府贡市居然可以用银币这件事,至今持有反对意见,而且也证明了,官僚们说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那些银币流出去之后,就回不来了。
他们对此颇为担忧。
李宾言的这个提议肯定会被弹劾,但是李宾言还是提出了这个想法。
按照官僚的做事原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李宾言只要完成皇命便可,主动提及此事,显然是李宾言觉得很有必要。
李宾言低声说道:“倭银产量极大,而且臣有点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朱祁钰笑着说道:“畅所欲言就是。”
盐铁会议已经极为宽松了,这种私下奏对,朱祁钰自然愿意让朝臣们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只要屁股不是歪的,都好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9/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