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6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9/2158


李宾言上奏的主要原因是,福建水师建造的战舰已经破海而来,福建去岁夏秋二税,即将通过密州市舶司等岸,转运大明京师。
朱祁钰其实很想在津口设立一个市舶司,这样海船可以直接到津口,再送至通州,远比从山东运来要简单一些。
但是这个年代的津口和渤海,到了冬日会结冰,自从十月份左右开始,一直到开春,才会融化。
胶州湾却是不冻港。
渤海湾结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渤海水浅,盐分比较低,所以极其容易结冰。
但是胶州湾不会。
“原来是这样啊,相水之清浑便知山之近远,大洋之水碧黑如淀,有山之水碧而绿,傍山之水浑而白矣,有鱼所聚必多礁石,盖石中多藻苔,则鱼所依耳。”朱祁钰满是笑容的说道。
李宾言的奏疏有很多的趣闻。
看水的浑浊与否便知道陆地的远近,到了深水区的时候,大洋的水是碧黑,若是有岛屿便会慢慢变成碧绿,越靠近岛屿,水就开始变得浑浊而发白,有鱼群的地方,必然有礁石。
“有机会定要去看看。”朱祁钰叹息的说道。
他现在在京师动弹不得,不是他不想动,而是不能动。
皇帝坐镇京师多么重要呢?
如果隋炀帝在大业十二年,从洛阳回长安,而不是南下江南,隋朝也亡不了。
但是杨广去了江都,然后就被宇文化及吊死了。
土木堡天变仅仅过去了不到三年的时间,朱祁钰得在京师坐着,得处理政务,得安定天下民生。
他若是随随便便的离开京师,离开权力的中枢,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忠于自己的臣子不负责,对天下黎民百姓不负责,对大明不负责。
就是再想看海,也得等朝局彻底稳定。
当初襄王为何会监国?因为朱瞻基当时在南京任留守,而仁宗皇帝崩于北京。
兴安笑意盎然的说道:“陛下,不急。”
朱祁钰拿着李宾言的奏疏说道:“这李四品,在地方干的很不错,至少这密州市舶司经营的有声有色,朝鲜南部、倭国、大小琉球国的贡舶,自此之后直到胶州。”
“而南方海运漕粮也可减少不少的运耗,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也有人急得跳脚了,这短短的数月的时间,就遇到了七次的倭寇袭港之事。”
“一些家伙,他们不死心啊。”
密州市舶司管理贡舶,也管理商舶。
李宾言建立了海贸十七行市,负责市舶诸事,已经有数百条商舶在密州领了朝廷的勘合,交税纳赋。
但是依旧有人不愿意交税,意图借着倭寇之名,破坏新设的市舶司。
奈何,都被唐兴、陶瑾早早发现,然后悉数击溃。
这就不得不说到那个八百顷田小小鸡鸣岛了,那个小岛上设立了很多的哨塔,唐兴长期驻守在鸡鸣岛上,哨卫敌寇行踪。
一旦有倭寇接近,他们会释放响箭报警,随后随时准备前后夹击,让倭寇有来无回。
朱祁钰这个岳丈唐兴显然是个妙人,有次唐兴居然乔装打扮之后,扮作了倭寇模样,混入倭寇其中,甚至还跑到了朝鲜济州岛上,玩了二十余日,才返回鸡鸣岛。
唐兴的奏疏里,说的也很明白。
倭寇的头儿压根不是倭人,而是大明人,因为这些倭寇的头目,多数都会用汉文,而且会说汉话,并以说汉化为荣。
这种现象极为古怪,虽然唐兴努力打探,但是并未找到他们在大明的靠山。
朱祁钰满是感慨的说道:“当初朕听闻太宗文皇帝海贸留下了一千两百万两银子,七十二万两黄金的时候,金濂曾经告诉朕,有人在僭越当年文皇帝的开辟之功,现在看来,所言非虚。”
兴安满是笑意的摇头说道:“没事,等到大明海军再建之日,无论靠山是谁,不过是冢中枯骨罢了。”
福建这次送了将近两百五十万石的占城米,这是农庄法的朝廷正赋。
朱祁钰笑着说道:“金尚书平日里扣扣索索,这月港投资倒是积极,月港市舶司和营建船队费用,宁阳侯希望可以能按福建粮价折银,共计二十万银币,金濂居然愿意出十五万。”
“要不朕就自己个发财了,可惜喽。”
月港市舶司、粮船、战船朝廷需要支付银币二十万两,朱祁钰还等金濂反驳此事,这月港的市舶司,不就成大皇帝的内帑之物了吗?
但是金濂他不傻,听闻此事,立刻要求朝廷最少出钱十五万,这样月港的税收,大约要有七成归朝廷,只有三成归朱祁钰了。
朱祁钰没有跟金濂磨牙,同意了金濂的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9/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