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58


他在这短短的瞬间,搜肠刮肚,将所有的皇帝都挨个数了一遍,昏聩的比比皆是,平庸的更是不计其数,但是这个样子的皇帝,他真的没见过!
有皇帝敲自己九镇之地之一的宣府的大门,给敌寇开路的吗?
没有!一个都没有!
哪怕是北宋末年最为昏聩的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二帝北狩之后,金人皇帝完颜晟多次下令让两人写诏命,让宗泽、岳飞、韩世忠等人放弃抵抗。
这俩废物点心,屡受酷刑羞辱,最终也没有干出这等事来。
岂止是于谦,其他的老师父们,面色煞白的呆立在了原地。
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他们效忠的皇帝,正带着敌酋在不远处的宣府,让宣府的守军放弃抵抗。
朱祁钰情绪还算稳定,他对明史不太了解,但他还是对叩门天子略知一二。
这件事还不算完,宣府不给开门,过几天,朱祁镇就会跑去大同府去敲门去!
朱祁镇会用一次又一次的行为,击碎朝臣们的所有幻想。
于谦有些恍惚,刚收到了一条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事实,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猛地砸在了他的心头!
杨洪、范广、朱谦这些宣府守将们,他们现在不给皇上开门,这是在抗旨不尊!
抗旨不尊只有砍头抄家一条路可以走。
这种担忧和困扰,是只有宣府的守将吗?
大同府的守将呢?
居庸关的守将呢?
京城的守备将领呢?
他们有没有这个顾虑?
想到这里,于谦就立刻瘫坐在了太师椅上,面无血色,他木然的看了一眼一脸平静的朱祁钰。
这个平静的郕王,是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
朱祁钰站起身来,走到了小太监曹吉祥面前,将军报拿到了手里,打开看了看,将军报收到了袖子里,嘱咐了几句,示意曹吉祥下去就是。
他转头对心神不宁的兴安说道:“你带些人,把整个文华殿的宫女宦人关起来,此事机密,不得于外人知晓。”
朱祁钰再走到了诸位大臣面前,振声说道:“诸位老师父,国朝风雨飘摇之际,此事还是莫要多宣扬的好。”
“今日廷议到此为止,老师父们请回,尽心安排京师守备之事。”
“臣等领命。”几位心神不定的大臣们左右看了一眼,俯首退出了文华殿。
文华殿的喧嚣慢慢的小了许多,只剩下了朱祁钰和兴安两人。
兴安打小入宫做了太监之后,就跟着朱祁钰做了他的大伴,算是最值得信任的那个人。
他对着兴安小声的说了两句,兴安点头称是向着文华殿外快步走去。
京城的风总是很大,每阵风起,都是带着厚厚的尘土,落下一层层的灰土,已经临近中午时分,但是天依旧是昏昏沉沉,像极了几位明公的心情。
他们的心情实在是太复杂了,他们效忠的那个天子,这个时候,正带着人叩关。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王直站在殿外,重重的叹了口气。
他裹了裹身上的衣物,刚过了中秋节,天气算不上冷,但是他却感觉无比的心寒。
“王尚书…算了…”于谦欲言又止,这件事他一个人来做就是了,没必要拉上本就忠厚的王直了。
王直历经四朝沉浮,执掌吏部已经七年之久,他其实知道于谦想说什么。
皇上在叩关,这个一直用在敌人身上的词,用到了自己的皇帝身上,这是何等的讽刺?
怎么解决?
郕王登基。
“你要做的话,就做吧,算我一份。”王直看了看金濂说道:“金尚书意下如何?”
金濂咬牙切齿的说道:“算我一份。”
===第六章
权臣行径===
于谦连连摇头,心事重重的向前走着,却迎面撞到了一人,其余五位各部管主已经走了老远。
“于老师父。”兴安满是笑容的说道:“于老师父,殿下请于师父,今夜过府一叙。”
老师父,这个词在大明的官场里,专门指的是六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按制于谦成为兵部尚书之后,也会成为文渊阁大学士。
“啊?哦。”于谦点了点头。
他想到了之前几位朝臣们在文华殿前商量的事,最终答应了下来。
本来作为朝中重臣,还领兵的于谦,和亲王走得这么近,尤其是夜里过府一叙,是很犯忌讳的事。
但是他都打算行废立之事了,自然就不顾及什么忌讳了。
还有比废立皇帝更犯忌讳的事情吗?
而且犯忌讳的主体,是人在迤北的朱祁镇。
兴安有些欲言又止,思前想后,还是低声说道:“于师父,郕王殿下让某告诉师父。”
“于师父竭力施为,即便是有什么君臣相隙之事,也不用放在心上,无论什么事,殿下都不会计较的,无论何事。”
于谦眉头一皱,看着兴安颇为奇怪的问道:“无论何事?”
“殿下的原话就是无论何事,尽力为之。”兴安说完,一甩袖子向着文华殿匆匆而去。
“无论何事?”于谦又咀嚼了这一番话,难道郕王已经猜到了他要做什么吗?
他若有所思的穿过了大明门,回到了兵部。
兵部诸多主事和侍郎等人,早就等在了大堂之上,他们带着期盼的目光看着于谦。
于谦一步步的走到了主位上,转过身来,从袖子里掏出朱祁钰朱批盖章的奏疏,展示了一下,又传阅了下去。
他大声的说道:“此时,敌寇得志!留大驾于塞外,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
“都督孙镗!”
“末将在!”
“你领兵两千余人,前往朝阳门,枕戈待旦,不得松懈,事有突变,则领郕王及太后、太子等宫内之人,急速南下至南京。”
这是于谦给朱祁钰和太子朱见深留下的后手,万一京城守不住,则快马前往南京。
“末将领命!”孙镗大声应道。
“都督卫颖、都督张軏、都督张仪、都督雷通!”
“末将在!”
“命尔等各领兵两千,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
“末将领命!”
“给事中王竑!”
“在。”
“即刻起,前往顺义、昌平、大兴几县,在秋收之后,立刻入县城安置,十月前,务必坚壁清野。”
“臣领命!”
于谦一道道的下着早就准备好的命令,不断的进行着统筹安排。
除了坚壁清野之外,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组织百姓,组成工程队修缮城墙,修筑外墙等事。
更要组织百姓前往通州运粮,这件事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如果好做的话,金濂也不会在文华殿内,说付之一炬这种话了。
他将亲自带兵,督办此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无论多么大的阻力,都要打通从通州到京师粮仓的路。
“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之罪…天地共鉴!”
于谦说完有些颓然,本来后面这句话是:「圣上明鉴」,主语应该是圣上,皇帝能够治罪,而不是天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