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2158


于谦说的是下农的标准,一家十亩地,一年两熟,再刨去旧的亩税,会有十五石左右的作物收获。
正好够陛下所言的成丁的劳动报酬,必须要生活费用两倍以上的劳动报酬,才能妥善的抚养孩子。
下农养两个孩子,正正好能养活。
但是低于十亩,就必须要去做佣户,但是所得微薄,勉强维持。
慢慢的下农变成了游惰之民、末作之民,最后变成山匪流寇,为祸一方。
于谦深吸了口气,他终于理解了为何陛下要推行农庄法了,京畿、山外九州、福建,因为兵祸,天怒人怨,不提高劳动报酬,百姓哪里还养得起孩子呢?
恢复人丁,才能彻底恢复战乱后的国力。
这和当年刘基所说的万夫一力,不谋而合。
果然是太祖遗风!
于谦和王都是巡抚地方十数年的臣工,深知民间之疾苦,他们知道出了问题,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去解决这个问题。
两倍可度日、四倍可读书、六倍可以人丁兴旺,陛下给出了一个十分详细的体系,来解释到底给百姓多少才够用。
===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中国,中央之国!”
“大明拥有寰宇之下,最多的可耕土地、最勤劳的百姓、最可靠的水利,大明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是却始终停滞。”
朱祁钰停顿了一下,即便是喜宁、郭敬这等为虏前驱的二鬼子,说起什么也是,暗通中国某人。
中国二字,本身就是中央之国。
何为中央之国?
就是天下化中心、科技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
这就是中心之国、中央之国的含义。
大明无比的强大,强大到京营一战溃败如斯,兵败如山倒,依旧能崩掉瓦剌一颗大门牙。
“但是我们却是长期的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这种停滞状态,会因为战乱、会因为百姓起于阡陌,慢慢向滑落。”
这是一个很违背经济学常识、很违背客观规律的事实。
大明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和经济停滞的叠加态,当朝廷观察的时候,大明是在停滞的,但是在朝廷不观察的时候,他的确是在高速的发展。
在这停滞不前的社会里,是不可能看得见的现象。
但是大明就是如此的神奇,始终处于一种可持续崩溃,而不崩溃。
可持续停滞状态,在不进则退,退则立亡的经济学中,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模型,是违背客观事实的。
大明,却始终处于可持续的停滞状态。
朱祁钰说道:“你不可能在瓦剌找到足够的劳动报酬,来养育自己的子女,交趾、满者伯夷、朝鲜、倭国,亦是如此。”
“因为他们也在停滞,他们的人口会慢慢的减少,战乱、土地荒芜、短暂有一两个强人,统治数年,国进,之后再次开始衰退。”
“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两倍以上生活所需费用的报酬,那么我们就可以阻止大明的倒退。”
“如果提供四倍以上生活所需费用的报酬,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大明高速发展。”
“如果提供六倍以上生活所需费用,那么大明终将天下无敌!”
朱祁钰依旧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由耕地荒芜、马政荒废、东南大乱的现象为切入点。
发现大明此时政策的问题,随后给出了原因,那就是劳动报酬给的不够,随后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增加劳动报酬的给予。
胡濙拿起了笔,快速的写道:「景泰元年十二月戊申日,上于讲武堂聚贤阁与群臣议马田政,总论二政得失也。」
「上言:民进则国进,国进则民强,民强则国泰,国泰则民安。可为万世不移财经之法矣。」
胡濙犹豫了片刻,将万世不移四个字去掉,又斟酌了一番,把万世不移写到了上面。
胡濙斟酌再三,又继续写道:「上有好生之德,惓惓以生灵为念,民所求资费倍之,则安居;再倍之,则知礼仪廉耻,再倍之,则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盖睿质天纵,翰并美,而不矜其能,尝有开辟之举。国家之制,宽严有制,烦简有则,帝实始皇明之财经事务之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