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2158


因为大明真的天下无敌。
朱祁钰叹了口气,让朝臣们多思考了片刻,他才开口说道:“幼嫩的植物生长出来,但是在土地贫瘠和气候严酷的情况下,不久就会枯死。”
“宣府有夜不收两千余人,他们在大漠、草原横行,直到秋季烧荒之后,才会收哨而归,他们带来了大量关于迤北的情报,让我们的讲武堂、五军都督府”
“制定作战规划,我们能够打到哪里,打到什么地步,都有了支持和依据。”
朱祁钰说到五军都督府的时候,停顿了一下,他尤其痛心五军都督府这一部门,随着兴匽武、马放南山,最后连常朝廷议都不参见了。
大明的政治体制构建是及其完善的,除了在财经事务上,有点继承了元朝那种毫无管理的风气以外,其余之事都极为完备。
但是它失效了,一如御马监、太仆寺、苑马寺一样,系统性的败坏掉了。
朱祁钰继续说道:“朕听闻,在漠北和林,一个母亲诞下二十个孩子,只有一个孩子能够活下来。”
“瓦剌人出身的子女,甚至无法补充死亡军卒的数量,但是在军营附近,能够看到无数、奔跑着,如同散养的羊群一般的孩子。”
“这些孩子,大多数不满四岁,都因为贫瘠而死去,很多地方不满九岁,极少数可以成长到十四岁,就可以骑马打仗了。”
朱祁钰其实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
那就是那个颇为棘手的瓦剌女人,朱祁镇带回来的那个瓦剌女人莫罗。
莫罗怎么那么大的胆子,跟随着朱祁镇回到京师?
甚至在回京的路上,比朱祁镇都表现的更加刚强,无所畏惧。
直到夜不收将消息传回来,朱祁钰才知道,原来漠北的环境如此的恶劣。
即便是回到京师龙潭虎穴,九死一生,她也要搏一搏,让孩子像个人一样,活下去。
而不是脸上全是麻斑,经年累月的不洗脸,手指和耳朵里都是黑灰,说不定哪天死了也不知道在哪里。
莫罗算清楚了个账,这个孩子在京师,活下来的几率比漠北更大。
莫罗显然赌对了。
朱祁钰继续说道:“贫穷无疑不会鼓励生孩子,但是也无法阻止生孩子,但是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抚养。”
朱祁钰再次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养济院的孩子,长大成年的有多少吗?”
养济院,是大明善政之一,朱祁钰之前在太常寺墙外,听到唐云燕弹唱帝姬怨之前,看到顺天府的衙役们抱走了在街上冻的发僵的乞儿。
群臣再次沉默,这个问题,十分的突然。
陛下这问的和之前的问题,风马不相及,聊着劳动报酬,怎么突然扯到了养济院孩子成活的问题上了?
他们毫无预习过。
于谦坐直了身子十分确信的说道:“十之三四。”
“前些年臣回京专门去了养济院,问过一次,若是冬天给够柴薪,则至少半数可以成丁。”
朱祁钰点头说道:“此乃大明善政。”
于谦说的很对,错非爆发疫病,否则这些养济院的孩子,比草原上的孩子成活率,还要高许多。
朱祁钰继续说道:“丰厚的劳动报酬,可以获得更多的粮食,增加百姓的体力、改善生活的状态、对日后抱有期许,丰衣足食,让孩子读书写字生活便有了盼头。”
“劳动报酬充足,则百姓能够显著的改善他们对子女的供养,从而使多数的孩子,能够长大成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成丁。”
“更多的成丁,势必会放宽和扩大大明国力的上限,换句话说,更多的人口会有更多的财富。”
“大明才会更加繁盛。”
朱祁钰比划了一个手势,横向的、纵向的。
胡濙咳嗽了一声说道:“陛下的意思是,民强则国强、民富则国富、民安则国泰,这里的民,是天下黎民百姓。”
陛下卡在嗓子眼的话,说不出来。
但是胡濙是干什么的?
那必然是察言观色,立刻把泰安宫国泰民安的典故翻了过来,解释了一下陛下比划的手势,让群臣理解。
什么叫专业?
没有这种能力和水准,也配当大明朝的礼部尚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