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2158


工部尚书石璞听到这些问题,十分疑惑的问道:“那为什么不能扩建一些呢?兵仗局现在极为繁忙,再投入一些,我们可以招揽更多的工匠,营缮司蒯祥在石景厂已经营建结束,随时听用。”
扩建,是一个好的办法。
兵仗局太监李永昌叹息的说道:“咱家也想扩建啊!咱家日思夜想的就是这个事儿了!但是却是招揽不到合用的工匠了。”
“兵仗局,现有住坐工匠三百余人,工匠一千两百余人,学徒五百余人,这些工匠已经是整个京师最多的银匠了,再多,也没有了。”
几乎所有的尚书都在小声的议论,只有胡濙老神在在,他在李永昌开口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是这个原因。
当年太宗皇帝要南下西洋之时,整个南直隶的造船工匠,都云集在了清江船厂。
当时是何等的盛况?
胡濙是亲历者,当时平江伯陈碹任清江提举司,清江京卫、中都、直隶三总厂,下辖六十四个造船分厂,一年能造遮洋船两百余艘,钻风船三百余艘!
清江三总厂和四十六个造船分厂,有三千二百零六名住坐工匠。
永乐二十二年,卫河船厂并入清江三总厂,南京设立了龙江船厂,设龙江船长提举司,总领天下船务。
最后一次登记造册,工匠约有八千四百四十四人,分船厂有八十二艘。
大明为何天下无敌?
因为大明真的天下无敌。
李永昌此时找不到银匠,就像永乐年间,大明找不到一个闲着的船匠,一个道理,天下就这么大,哪有那么多人给你造船呢?
胡濙为什么不反对陛下的匠爵?为什么不反对提高工匠待遇?为什么不反对营建工匠学舍?
因为大明真的很需要工匠,而陛下的匠爵,可以把工匠们纳入管辖之内,提高工匠待遇,可以让匠户积极性更高,而工匠学舍,则旨在培养匠人。
工部尚书石璞并不负责兵仗局,那是内署,对于御制银币的技术要求,还是低估了。
匠爵四阶十六级,分别为:学徒、工匠、住坐工匠、大工匠,大明在籍的银匠,住坐工匠只有四百余人。
大工匠只有四个人。
现在将近八成的住坐工匠、所有的大工匠都在兵仗局了。
他本来以为工匠就可以胜任炉头,但是现在看来,住坐工匠,都不能胜任炉头。
“工匠学舍,是不是可以在天下卫所儒学堂里教授?”石璞提了一个很合理的建议。
既然大明现有的鱼塘里已经没有那么多鱼了,那自然是要多想办法弄点鱼苗,等待他们长大。
朱祁钰想起了自己三经厂纸墨不够,他和于谦的那番奏对来。
他摇头说道:“农庄法不妥,掌令官和儒学堂,现在主要的职责还是宣讲政策和管理农庄,一步一步踩稳了,踩实了,方为百年国策。”
朱祁钰是奔着百年育人去的,而不是十年树木。
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朱祁钰春秋鼎盛,不急这一时半会儿。
朱祁钰正色的说道:“朕知道,有些人觉得铸币这个活儿,赚的极多,火耗,三成!”
“一成给了太仓,一成给了内承运库,也就是给了朕,还有一成给了兵仗局,很多人都在心里犯嘀咕。”
朱祁钰看着朝臣们的反应。
给太仓一成,那是金濂和司礼监的太监们在华殿吵架,于谦请奏,最后确定下来的。
一成给内承运库,那是陛下的钱,这个就已经很值得商榷了,但是碍于铸钱的决定是陛下做的,弛用金银之禁也是陛下的决议。
陛下要一成不应该吗?
最后一成给了打银币的兵仗局宦官、工匠,这是朝臣们最想不明白的事儿,他们甚至会认为,这一成,也是给的内承运库罢了。
朱祁钰看着朝臣们的脸色,也清楚,就这聚贤阁里坐着的臣工里,指不定有人私底下、在家里,不知道怎么骂大明皇帝。
骂大明皇帝贪得无厌,骂大明皇帝与民争利,骂大明皇帝是亡国之君!
骂,随便骂!
朱祁钰压根不在乎。
朱祁钰需要把这个道理掰扯明白,告诉朝臣们,为什么非要留给兵仗局一成的火耗。
他十分平静的说道:“货币的价值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构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