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2158


弛用金银之禁,却将这金银之禁的解释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王炳富跪在地上颤颤巍巍的说道:“陛下容臣陈情,非臣不做事,而是臣无事可做,炉头们天天找臣吵闹,要开炉铸钱,可是臣这也是有心无力啊。”
“这一没有铜料,二没有旧铜,天天有人登门,问有没有铜钱可换,可是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朱祁钰点头说道:“朕知道,所以你的脑袋还在,若非如此,你现在早已经在菜市口了。”
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兵仗局最近在打银钱,这件事想来你也听闻了,说说你的想法。”
王炳富跪在地上,俯首帖耳,颤颤巍巍,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也知道一旦说不好,怕是人头落地。
他抬起头来,眼中若是有光一样,跟刚才懒懒散散的模样,完全不同。
王炳富深吸了口气说道:“陛下,自从听从陛下要弛用金银之禁,臣以为应当收天下银货以铸币,宝源局自然就有了营生,臣也琢磨了很久,有三言两语,不知是否有理。”
朱祁钰点头说道:“讲。”
王炳富脑门上,都是汗,但是并没有低下头,继续说道:“陛下,银本非我国之资,银非大明之所固有,自前宋时海贸以来,白银才慢慢多了起来。”
“太宗文皇帝武功赫赫,南下西洋,大明白银日丰,但是归根到底,白银还是民间多,太仓、内承运库少。”
到底是朝廷的银子多,还是民间的银子多?
自然是民间的银子多。
王炳富所言非虚,给南京城修城墙的沈万三,以求富为务,在元末明初,乃是大明第一富商,家中白银逾千万两,整个南京城的城墙,都是沈万三修的。
大明的贩私活动,大约要追溯到前宋时期了。
大明的银子很多,但是并不在内帑、更不在太仓,而是在这大明的江山社稷之中,而是在势要之家的猪圈之中深埋。
王炳富见陛下未曾言语,便继续说道:“臣领宝源局事十七载,臣深知大明货币之弊,银藏于天下,而朝廷不可得,陛下铸银币,敢为天下先,此为上上之举。”
“臣以为当以宝源局为例,收拢天下白银,铸钱,再推行天下。”
朱祁钰点头,负手逗着挂在树上的鸟:“继续说。”
王炳富更加大胆了起来:“百姓、商贾困银已久,每天腰间左边别着个小秤砣,右边呢,拿着铰剪,这交易之时,多少则铰剪称。”
“可是陛下,这人和人的称,又不全然相同,银色又不相同,有杂色,更有金花,争闹极多,每日顺天府丞,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这些个鸡零狗碎。”
“若是有轮廓文章之币,通行天下,自然受百姓商贾追捧!”
“若是准许民间,到这宝源局以碎银换银币,则天下之银,就不再是深埋地下,而是流通天下了。”
“陛下的兵仗局,这大明银币,就是咱大明朝的一杆秤!”
“臣断言!陛下之策,实乃富国强民之策。”
“臣斗胆!陛下之策若无法收纳天下之银,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长久。”
朱祁钰停下了逗鸟,看着王炳富跪在地上。
这就是大明朝的官吏,即便是个宝源局清闲衙门口的主事,什么都明白。
但是官僚们,总是什么都不肯干,也不肯干好。
非要朱祁钰天天严刑峻法!举着皇明祖训,在后面拿着刀子架着,用鹰顾狼视的眼神,盯着这群官僚,他们才肯干活儿。
真是咄咄怪事。
朱祁钰从袖子里拿出了一枚银子,扔在了王炳富的面前说道:“此银三两三钱,可换几枚银币?”
王炳富拿起银锭掂了掂,左右看了看说道:“可换两枚银币,这银八成色,杂色炼金花,火耗一钱四分,火耗六钱。”
朱祁钰捡起了那枚银锭,的确如同王炳富所言,这银锭是八成色。
他在泰安宫里捣鼓了半天,算了不知道多久,才算清楚火耗和换几个银币,王炳富这一过手,就掂量出来了。
朱祁钰点头说道:“自己去北镇抚司衙门,领三十廷杖,这差事,朕交给你了。”
“办好了,有赏,办不好,永宁寺就是你的归宿。”
王炳富深吸了口气,他猛地磕了个头说道:“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圣恩!”
王炳富本身是个匠户,他爹是宝源局的炉头,他慢慢升到了这宝源局主事的位置,领了朝廷的俸禄。
他当初也想过做了这宝源局主事,如何如何,如何让宝源局发挥他本来的作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