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2158


“其实乡野也是类似的。”
“目前大部分的少地薄田的农户,都加入了农庄,各里正也都选了出来,以春耕的积极程度来说,臣以为还是极好的。”
“只是这些富户们,抵触情绪很大,他们现在也招不到佣户为他们耕田,但是又不想参加农庄。”
于谦叹气的说道:“他们托人屡次请求,可以租赁农庄佣户为其耕田,或者说反加入农庄后,以租赁的形式,分得财货之物。”
朱祁钰认真的想了很久,才明白了富户的请求,他嗤笑的说道:“不就是不干活还想把田种了吗?”
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曾经是朱祁钰和于谦,关于农庄法的一个争论焦点,最后还是朱祁钰确定了按劳分配的大方针。
他摇头说道:“不加入,膏腴之田荒芜,也不是个事儿。这样,令缇骑京营出动,炸了他们的碉楼,占了土地不就好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
“陛下。”于谦叹了口气,语气颇为无奈。
陛下严刑峻法,于谦并不反对,任何一个时代,任何时候,变法,就没有不流血的,这一点,于谦当然知道。
商鞅变法,最后作法自毙,王莽改制,天下大乱,王安石革新,一地鸡毛。
如何才能变法成功,对于于谦而言,陛下的这种严刑峻法的态度,是有利于变法的推动的。
但是对待百姓也严刑峻法,在于谦看来,反而是不利于新政推行的。
于谦俯首说道:“这天下百姓皆是陛下的臣工万民,陛下乃天子至尊,更礼以教百姓。”
“应以德为本、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是故内圣外王之道,反之则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于谦这话并不是儒家经典,而是脱胎于《庄子·天下篇》。
讲的核心理念,就是内圣外王的道理。
对内要以德行为根本、用仁善布施恩惠、用礼义来规范行为、用音乐来调理性情、用法规区分事理、遵从大义确立标准、反复比较获得验证、凭借调查作出决策,才是内圣外王之道。
反其道而行之,就乱套了。
翻译翻译就是,朝堂,不是打打杀杀。
德、仁、义、礼、乐、法、名、参、稽,才是帝王之道。
这和陈循的道理颇为相似,但大相径庭。
陈循只讲仁义礼智孝,却从来不讲德法名参稽。
朱祁钰却摇头说道:“道理都是好道理。”
“可是于少保,这富农现在还在观望,稍有鼓动必然破坏方兴未艾的农庄法,介时,有如何是好呢?”
“成事不足,但败事却是处处有余。”
“那于少保看,这些富农会如何呢?”朱祁钰反问了一句。
于谦俯首说道:“其实也简单,他们有地,但是无人,只要朝廷朝纲不乱,自然无碍。”
“陛下所虑,其实陛下已经有答案了。”
“陛下在城里做的就很好,抓丐籍,抓盗寇,这就断了缙绅势要之家的手。若是陛下的官邸营建好了,就断了他们的脚。”
“势要之家,无法操持富户,这些富户又如何敢擅动呢?”
“最后富户就会发现,还是得加入农庄。”
“正如陛下之前说的那样,缙绅们离开了百姓是活不了的,但是百姓离开了缙绅,反而会活的更好。”
“最近各村寨里正们,都带着农户们,开垦荒田,就是缺少牲畜,若是能够每一里,都有一头牛,那开垦的就极快了,要是有两头…”
于谦却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若是每一里有两头牛,那城里的这些老爷们,人人都有牛肉吃了。
朱祁钰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但愿如此。”
“报!报!报!捷报!”一个锦衣卫举着一个镖旗手里拿着红色的军报,跑进了讲武堂的主楼里。
“宣府大捷!阿噶多尔济率鞑靼人未曾接战,仓皇逃窜。”
“贾家营斩首一千一百人,俘三千九百三十二人,抓敌酋额尔勒克!”
“万全都司斩首两千两百二十三,杨信、杨信、高远率卫军追杀三十余里,斩首不计,也先仓皇而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